回覆列表
  • 1 # 盤錦河蟹大米

    孩子愛撕書,說明孩子是處在手的敏感期,可能他也覺得書比較好玩。在他想撕的時候,盡情讓他撕,但是不要讓他撕書,比如說可以讓孩子撕一些紙,紙巾之類的等等,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撕,讓他撕個夠,然後告訴孩子,書不是用來撕的。如果孩子無意將書撕壞,帶孩子一起用膠帶把書粘好,告訴孩子,書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惜它。慢慢養成習慣,孩子就不會在撕書了。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看見孩子撕書然後就不給孩子看書了,其實多一點常識,知道這是孩子的正常表現,我想會有很多孩子因此愛上看書的。

  • 2 # 70後二寶媽的律師之路

    首先,孩子是拿到所有的紙張都會撕嗎?還是隻撕繪本?如果孩子是拿到所有的紙張都會撕,說明孩子處於手敏感期,建議多拿一些廢紙讓孩子探索,不要呵斥孩子“這個不能撕”,這樣只會延長孩子的手敏感期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建議給孩子買布書看,先不要給孩子紙質繪本。

    其次,孩子如果只撕繪本,就要考慮孩子是喜歡繪本還是牴觸繪本的問題了。喜歡繪本就撕繪本說明孩子對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表現出的狀態有問題,需要調整。告訴孩子,喜歡的東西更喜歡珍惜,不能因為喜歡就撕。對繪本有牴觸,要考慮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參加繪本之旅之類的活動,讓孩子透過“玩”繪本,愛上繪本。

    最後,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將受益終生,願每個孩子都能愛上閱讀。

  • 3 # 一慢二看

    猜測題主說的“孩子”在12月前後。此時的嬰兒正是開始鍛鍊,逐漸熟練運用雙手的階段。這樣的行為既是能力發展的外顯,也是喜歡的表現。

    孩子手的能力發展,需要反覆的探索和實踐,特別是手部的精細動作更為重要。

    孩子出生時,雙手緊握,我們逗弄孩子手的時候,偶爾會被嬰兒“好大的力氣”所驚訝。3個月齡時,孩子緊握的雙拳開始舒展,也注意到了“雙手的存在”,有時會把整個手放進嘴裡啃咬。接著開始使用手指,在眼睛的引導下伸手去夠東西。我國大部分地區會慶祝百日,百日禮物中銀鈴手鐲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這種傳統玩具也包含了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引導嬰兒關注到自己的雙手,發展聽力和手的能力。我們也可以在嬰兒床周邊放置可以製造響聲的玩具,特別是那種可以緩慢轉動的掛件會促使孩子去觀察、去抓握,色彩明亮的發聲塑膠玩具,也會吸引孩子手指運動。

    6-12月齡,是熟練運用雙手的階段,視覺變得敏銳,看到東西能夠眼捷手快地抓在手裡。嬰兒的各種精細動作都可以做了:拿、放、敲、扔、移、轉、撕……左手換到右手,反覆觸控物體,促進手眼協調能力。

    說了這麼多,就是告訴各位,嬰兒開始撕書是嬰兒內在發展的驅動下,自我發展的能力鍛鍊專案,是值得關注和促成的事兒。父母與嬰兒共讀繪本,孩子在享受父母的聲音的同時,發現了繪本這個適合撕咬的物件,他們會判斷父母手中的繪本是值得信賴的,撕咬繪本就成了這個時期、有共讀經驗的孩子的一個便利和安全的選擇。

    布書

    建議父母們可以提供以下“繪本”供孩子撕咬:

    1環保印製的安全的圓角紙板書;布書;

    2嬰幼兒用品的廣告書;產品手冊;

    3類似於《嬰兒畫報》那樣的物美價廉、容易撕扯的圖書;

    開心地撕開了《嬰兒畫報》

  • 4 # 我媽超正

    我是三個月開始自己陪著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到現在堅持快800天了,從我自身體驗出發,給題主分析一下“孩子看繪本撕書”這個現象

    1,低齡兒童中,家長會發現寶寶讀繪本時有很多奇怪的動作,比如說:咬書,撕書,不僅如此,一邊撕一邊還樂呢。這個時候家長會發愁,“這孩子是不是不喜歡看書啊?”其實大可不必發愁,這個是小寶寶的一種正常表現,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家孩子也有過這個階段,當時給我氣壞了,心態花錢買的繪本就被孩子撕了。這個時候,我一個同事給我支招,讓娃撕一些沒用的廣告紙(超市裡面花花綠綠宣傳單那種),用這個辦法我們順利渡過了撕書階段。忽然某一天,孩子就真正的懂了要“愛惜繪本”。這個就是水到渠成的力量。

    2,對於低幼寶寶,在選擇繪本上有很多小技巧,在這裡不一一列舉,只說一點,儘量選“精裝版”紙板書這種都是很好的選擇。有的家長也許會覺得精裝書對貴啊,其實你轉換下思路:那麼小的寶寶本來就不認識字,喜歡顏色鮮豔、圖案豐富的反覆看,你就算是買精裝書也不用買特別多啊,至少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而言,你買上十多本經典的正版精裝繪本,天天陪孩子看,堅持下來,就能為孩子形成很好的閱讀習慣。要知道一個好的習慣是會讓你家寶貝收益終身的禮物,這樣的效果跟買書的錢相比是賺大了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孩子的你們,寒假都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