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印度電影經常有大段歌舞戲,現實生活中的印度人非常擅長跳舞嗎?
21
回覆列表
  • 1 # 龍王141820588

    在印度呆了近3年,參加過婚禮、撒紅節、溼婆節、Duga Puja等節日。印度人的確人人會跳舞,2歲小孩就開始扭,喜事、節日都要跳起來,很感性的民族。他們的身體柔韌性、協調性也很好,放得開,動作難度大。

  • 2 # 收了納個Queen

    印度人都非常會跳舞。

    他們會隨時隨地來一舞,所以寶萊塢演出的雖然過於誇張,但是確實也是印度人的常態:慶典、聚會、特殊場合,他們都會來一段。並且大都是即興的。

    通常在這樣的晚會現場,還會請專業的伴舞,一般是2男2女,為嘉賓的表演增添色彩。很好玩的是,伴舞非常專業,不同的舞蹈還會用上不同的道具:羽毛、扇子等。抱歉,由於現場太暗、人又多,照片拍的不好,就請將就看吧。

    晚會結束後,他們還會持續一個晚上的自由熱舞,幾乎每位客人都會參與到其中。

  • 3 # 呵呵噠小鬼

    印度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淨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體表達和詮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廟裡表演給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層神秘色彩。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印度人最擅長的就是歌舞片,像比較早的《大篷車》都有群舞、獨舞出現,印度人也喜愛歌舞。音樂與舞蹈是人情緒的天性。在我們小時很天真的時候高興會手舞足蹈,那是人的天性,最能直接表達情感的東西,印度導演可以透過歌舞表達所有的東西,使其美化或者抽象化。比如用一段歌舞表達男孩追女孩的歷程,或是用歌舞講一段故事等等。

  • 4 # 木有同學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0億人,分佈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2007年大概有11億,而2011年3月31日公佈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結果是12.1億。

    中文名印度人

    外文名Indian

    別 稱興都斯坦人

    人 口約15億人

    主 食大米及麵食

    膚 色黑色、棕色

    人 種白種人

    語 言英語、印地語

    宗教信仰印度教

  • 5 # 味論天竺

    根據我在印度的生活經歷,不一定每個人都擅長舞蹈,但是每個人都願意透過舞蹈去表達,並從中獲得樂趣。

    比如在阿姆利則看印度與巴基斯坦邊境的降旗時,最後儀式結束,大家都激動得從看臺上衝了下來,開始跳舞。當地流行旁格拉風格的舞蹈(Bhangra),大家就興之所至地開始跳了起來。其實舞蹈風格也不怎麼難,照我們看來有點像伸伸胳膊伸伸腿的樣子。但是大家都跳得很開心,覺得其中表現出了一種非常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再比如宗教節日,通常所有儀式結束後,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跳舞。通常就是一個人在中間敲鼓,音樂也不見得有,大家就圍著圈跳舞。動作不難,但是情緒非常飽滿。印度教徒很喜歡在舞蹈的那種狂喜的狀態中感知神的存在。這點倒叫人聯想起土耳其蘇菲派中的旋轉舞蹈。

    在印度的婚禮中,專門有一個儀式叫做sangit sandhya,意思就是“音樂之夜”。那個儀式沒什麼複雜的內容,就是新婚夫婦的各種親朋好友唱歌跳舞,表演節目,連新娘子都會被拉上臺,參加更不要說婚禮的賓客了。

    相比之下,覺得中國的文化似乎是太過沉重了。我們好像預設應當壓抑肢體的表現,並且非常在意旁人對我們的看法。所以一旦印度人邀請我們去跳舞時,一個個得跟犯了尷尬癌似的。覺得自己沒學過跳舞,怎麼能去丟人呢?但是印度人根本沒那麼複雜扭捏的想法,真的就是“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高興了就去跳舞!

    以及,早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左右,印度就有了一部非常完善的舞蹈戲劇論著作《舞論》Natyaśāstra。裡面對於當時的舞臺構造、舞臺運用、舞蹈手位、足位等問題有非常詳細的論述。並且還提出了印度最重要的文藝理論——味論。該書中國目前沒有全譯本,只有金克木、黃寶生還有臺灣的釋惠敏法師對有關味論的部分章節進行了選譯。

  • 6 # 藍色魅力漫遊記

    大部分印度人都會跳舞,他們的節奏感比較好。從印度電影裡面就能感受得到,每一部電影裡面基本少不了中間插播的歌舞。印度人樂感確實比較好。但也有部分人不會跳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季穿連衣裙,如何搭配才能做到有層次感且不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