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體經濟守望者
-
2 # 大李村的小李
大家好,我是清風挽故友。
為什麼人越來越現實?答案不是越來越現實,而是越來越務實。
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的生活節奏加快,同時由於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在這個歇一歇就掉隊的社會節奏裡,如果誰還想要談詩和遠方,那不是特別有錢,就是特別沒錢。
就以菜市場為例,我在上海馬陸這邊,菜市場的菜除了土豆與洋蔥常年不漲價之外,其餘全部都漲,我買過9元一斤的青椒,6元一斤的西紅柿等等,現在肉類都漲的飛快,彷彿所有的物價都長了腿一樣在上漲,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薪水,雖然每年都有加,但總是跑不過物價的漲幅。你說我都因為物價漲太快都要去吃泡麵了,我不現實點可以嗎。
還有另一部分是說女人現實,什麼看不起窮小夥,就喜歡有錢的什麼的。首先你喜歡女孩子是你的自由,但如果你連養活一個家庭的能力或者潛力都沒有,還想要女孩子陪著你受罪,這就是你的自私心作祟了。愛情裡可以有詩和遠方,但婚姻與生活裡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不現實一點,連肉都吃不起了。
當然也會有詩和遠方,有人追求精神上的東西,這類人一般不會為生活發愁。有人追求物質上的東西,因為每個人生活都不易。
所以不能怪現在人越來越現實,每個人都想擁有詩和遠方,由於生活壓力高企,多數人還是要直面柴米油鹽醬醋茶。
-
3 # 澡雪堂主談修心
越來越現實,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現象,歷史是呈螺旋狀上升發展的,把歷史的發展軌跡放入一個座標系,雖然縱向的y軸永遠不會重合,但每一個橫向座標幾乎都可以在x軸上找到重合點,比如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從個人到國家,都要比現在現實的多。《孟子》一開始就記載,孟子到魏國,梁惠王張口就問“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說白了就是問孟子,喂老頭,你大老遠跑來見我,給我帶了什麼好處哇?就是這麼直白。
還有就是與孟老夫子同時期的洛陽人蘇秦,他當初到秦國去遊說秦惠王,十次上書十次被拒,耗盡了所帶的錢財,最後只得狼狽回家,到了家裡以後,“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但等到他第二次出山,身掛六國相印衣錦還鄉時,“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謝。”
前後兩次回家,家人對他的態度差距就這麼大,他就故意問他的嫂子,為什麼對他的態度前倨後恭轉變如此之大,他嫂子就毫不避諱的說“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意思就是說,這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次回來你是既有錢有又權,巴結你很正常。呵呵,可以說當時的現實,比現在絲毫不差,而且人家還敢不加絲毫掩飾,從這點來講,不但現實,而且不用裝不用演,現實的要比現在輕鬆的多。
由此可見,現實是固有的,並不是什麼新事物,產生這種情況,無非兩個原因,第一為環境所迫,不現實就無法很好的融入,所以只能隨波逐流,去適應環境,第二是除了現實以外,找不到更好的人生目標,或者說,找不到比現實更值得花費時間的目標,一個人如果能找到超越現實的目標,自然會是另一種活法,老子不就離開了現實,出關歸隱去了嗎?還有五代時期的扶搖子陳摶老祖,同樣在武當山隱居二十多年不問天下事,雖然這類人為數不多,但畢竟是超越了現實。
回覆列表
問題很好,我是一名創業者,選擇回答。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現實了?這種現在確實是普遍存在,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市場經濟的產物
當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用金錢去衡量和維繫的情況之下,就會顯得特別現實。譬如現在朋友之間甚至親人之間借款都是以收取利息為目的,這就是典型。
二,群體信仰的缺失
原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共同目標,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生,雷鋒是榜樣。現在呢?網紅,明星,企業家,富豪等等,這些人是大眾學習和追求的目標,這就是現實。
三,媒體輿論導向
各種媒介機構缺乏公信公德,錯誤引導社會輿論和注意力,各種負能量的傳播肯定會為整個社會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產生巨大影響。
四,社會普遍的生存壓力加大
這也是其中一個方面,人們都在為各自生活奔波勞作,這就無形中會使相互之間關係生疏和冷漠。
以上就是現在人越來越現實的主要因素,就回答這些,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