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過紫禁城
-
2 # 看鑑地理
金蟬脫殼,三十六計第二十一計。從字面理解,這一計說的是像蟬蛻變一樣,留下虛假的外形,暗中逃跑。但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你以為一走了之就這麼簡單嗎?
金蟬脫殼。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金蟬脫殼這種自然現象,古人最早是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沾染世俗的道德品質。如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就寫道,“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這就是在比喻屈原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汙穢,超脫於塵世的品質。而作為軍事計謀,這一計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在於,能否造出一個“殼”來迷惑對手,殼在才能蟬脫,從而順利擺脫困境。在《三十六計》中提到“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也就是說在偷偷轉移部隊時,陣地上依然要旌旗招展,戰鼓隆隆,保持著原來的陣勢。這樣可以使敵軍不敢動,甚至連友軍都不懷疑,從而迷惑對手。這正是成功逃脫的關鍵所在。
宋朝羅大經的在《鶴林玉露》講到,開禧年間,宋朝與金兵進行戰爭,宋朝許多將領都吃了敗仗,只有畢再遇不止一次打勝了。然而沒多久,金兵又調集數萬精銳騎兵,與宋將畢再遇決戰。而當時畢再遇僅有幾千人馬,根本不是金軍的對手,如果撤退,必然會遭到金軍的追殺,眼看金軍已經兵臨城下,畢再遇該如何擺脫困境呢?
當晚他命令士兵將數十隻活羊的後腿捆好綁在樹上,使倒懸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幾十面鼓。羊被倒懸著,拼命蹬踢鼓面,鼓聲隆隆不斷,以此給金軍造成假象,讓金軍以為自己要進攻。實際上,自己則暗中轉移部隊。而金軍聽到宋營傳來戰鼓聲,以為宋軍要趁夜劫營,便急忙集合部隊,準備迎戰,絲毫沒有感覺宋營是空營。相持了一整天后,金軍才發覺不對勁,再要追擊時,畢再遇的軍隊已經跑遠了。
畢再遇巧用懸羊擊鼓迷惑對方,然後不動聲色的暗中調走了部隊。他利用敵人的心理誤區,用隆隆的戰鼓聲做了部隊的替身,這個殼做的實在漂亮!
回覆列表
三十六計都有什麼計?
“三十六計”的說法,實際上最早來自南北朝。根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檀道濟)三十六策,走為上計。”而真正成文字的三十六計,則已到明末清初時了,那時有人彙集中國歷史上精妙的三十六個計策,編成《三十六計》,只是作者已經難以考證了。
那麼,都有哪三十六計呢?分別是:
1、戰勝計:(1)瞞天過海(2)圍魏救趙(3)借刀殺人(4)以逸待勞(5)趁火打劫(6)聲東擊西
2、敵戰計:(1)無中生有;(2)暗度陳倉;(3)隔岸觀火;(4)笑裡藏刀;(5)李代桃僵;(6)順手牽羊
3、攻戰計:(1)打草驚蛇;(2)借屍還魂;(3)調虎離山;(4)欲擒故縱;(5)拋磚引玉;(6)擒賊擒王
4、混戰計:(1)釜底抽薪;(2)渾水摸魚;(3)金蟬脫殼;(4)關門捉賊;(5)遠交近攻;(6)假途滅虢
5、並戰計:(1)偷樑換柱;(2)指桑罵槐;(3)假痴不癲;(4)上屋抽梯;(5)樹上開花;(6)反客為主
6、敗戰計:(1)美人計;(2)空城計;(3)反間計;(4)苦肉計;(5)連環計;(6)走為上計。
哪一計是蛹變成蟲?三十六計,每一計都凝結了無數兵家名將的智慧。到底哪一計是題目所說的“昆蟲從蛹變成成蟲的過程”呢?
很顯然,是第二十一計——混戰計的第三計:金蟬脫殼。這是指像蟬在蛻變時脫離皮殼、只留蟬蛻掛在樹上一樣,透過偽裝,欺騙或擺脫敵人(一般是保留形式,抽走實際內容),最終達到撤退、轉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