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豐子愷《衍園課子圖》鏡心 設色紙本 31×65cm

    豐子愷從六歲起,他開始在私塾讀書,直到十二歲進入新式小學,他接受的一直是傳統教育,溫文爾雅的傳統文化勾勒了他的童年。可能也正因如此,豐子愷雖生逢戰亂,難免顛沛,其作品卻能一如少年模樣。

    豐子愷的畫童真童趣,文章寫得清雅質樸,句句至理。他的心地,如他的畫一樣,悲憫、仁愛、溫潤、有趣。然而,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新聞報》卻釋出了這樣一篇評論文章——《豐子愷畫畫不要臉》,這是為何?原來,豐子愷畫有不少“無臉人”,他們的臉部,五官不全,但卻惟妙惟肖,極為傳神。泰戈爾曾這樣稱讚過豐子愷的這種畫法:“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豐子愷《蝶戀花》鏡心 設色紙本 34.5×27.5cm

    那麼,豐子愷這種“無臉”人物畫的創作靈感到底從何而來?答案,正是在他到日本遊學的短短10個月裡。

    到了日本 ,豐子愷見到了真正的西洋畫,他進了一所教西洋繪畫的私立美術學校,天天畫人體素描,接受學院式的訓練。有一天,在舊書攤無意間發現了竹久夢二早期的漫畫,並十分欣賞。甚至高度評價夢二的畫作:“其構圖是西洋的,其畫趣是東洋的。其形態是西洋的,其筆法是東洋的。自來綜合東西洋畫法,無如夢二先生之調和者。他還有一點更大的特色,是畫中詩趣的豐富。”

    夢二式美人

    豐子愷終於在夢二的畫中找到了共鳴。回國後,他曾以極大的興趣學習竹久夢二的畫風,開始用毛筆來描繪生動形象而詩趣無窮的漫畫。在繪畫表現手法上,豐子愷借鑑和吸收竹久夢二毛筆速寫線條的簡練和傳神,尤其是借鑑了夢二筆下沒有眼睛或五官的人物形象,他認為這正符合中國“意到筆不到”的傳統繪畫美學原則。於是他在自己的人物漫畫上也經常不畫眼睛,有時竟連耳朵鼻子也不畫了。只是,豐子愷早期漫畫創作受竹久夢二的影響雖是無需質疑的,但這類仿畫相比於他的眾多漫畫作品,數量亦是微乎其微的。

    豐子愷《人散後 一鉤新月天如水》立軸 設色紙本 56.5×45.1cm

    豐子愷在借鑑東洋繪畫的基礎上,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漫畫風格。他的作品保持了詩趣與畫意的合一,而且參有書法、音樂、文學等藝術中的韻律通感。他有幅叫《遊春人在畫中行》的作品,畫題是來自他的老師李叔同所做曲詞《春遊》,這首歌曲也是豐子愷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豐子愷《遊春人在畫中行》鏡心 設色紙本 33.5×27.6cm

    豐子愷《松下學步圖》立軸 設色紙本 44.5×30cm

    豐子愷的朋友們亦認識到他的藝術重要之處,俞平伯認為豐子愷的作品“所謂‘漫畫’,在中國實是一創格,既有中國畫風的蕭疏淡遠,又不失西洋畫法的活潑酣態。雖是一時興到之筆,而其妙正在隨意揮灑……不求工巧,而工巧無以過之”。“含蓄著人間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愷漫畫》所感。‘看’畫是殺風景的,當說‘讀’畫才對,況您的畫本就是您的詩。”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人陷入孤獨、無力和絕望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