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征塵體育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的好,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會經常講到一個詞叫做緩衝,這個緩衝我認為就可以應用在這裡,作為臺內擰拉蓄力的另一種說法。

    反手的臺內擰拉,首先必須要能夠判斷清楚旋轉,判斷清楚球的落點,然後腳步要跟到位,要能上到球檯裡面去,肘部一定要支撐到球檯裡邊,略微向上抬起。

    以右手持拍為例,腳步移動到位,手部支撐住以後,小臂向身體右側後方帶動手腕引拍,然後在球落臺彈到上升期時,肘部支撐住小臂帶動手腕迅速向側前上方發力,有一個類似擰瓶蓋兒的旋轉動作。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馬龍的肘部支撐,小臂帶動手腕向後引拍,拍頭差不多已經正對著自己腹部了,這便是蓄力的過程,下面就是向側前上方摩擦了。

    那麼這個蓄力的時間就應該是在球即將要落臺的時候,我們的小臂帶動手腕向側後方引拍,然後再球一落臺開始向上反彈的時候,我們藉助來球的力量向前上方發力摩擦球的側上部。

    也就是說這一下緩衝非常重要,這個緩衝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個拳擊運動員,如果他的手臂向前直直的伸出,然後撞到你的身上,這樣出拳的力量肯定不大,但是如果他是向後拉,然後向後拉完之後突然向前衝出去,那麼這一下的力量就非常的大。

    又比如我們甩鞭子應該怎麼甩呢?如果我們直接向前扔出去,那麼這個鞭梢的威力就非常小,可是如果我們甩鞭子的時候,先向後甩一下,再突然向前發力,那這一下的力量就會非常的大。

    同樣的原理,那我們蓄力的時間就應該是在球快要落臺的時候,我們身體放鬆,手臂肘部向前側上方支撐住,然後逐步帶動小臂帶動手腕向側後方引拍,這時要相對放鬆。而這個時候就相當於我們甩鞭子的向後引一下,然後再球落臺向上反彈,我們能夠藉助球反彈的力量的同時,小臂帶動手腕快速向前上方突然發力,這一下我們就可以用上從後向前的這一下力量,再加上我們藉助來球反彈的力量,兩個力量糅合到一起,那麼擰拉出去的球速度旋轉力量就都足夠了。

  • 2 # 楚澤平

    在現代乒乓球的所有技術中,反手的臺內擰拉,可以說是“核心“技術之一。雖然原理並不複雜,但是卻非常難以掌握。掌握反手的臺內擰拉技術,不僅僅是“蓄力”那麼簡單,而是發力,步法,動作等諸多因素的綜合。

    反手擰拉技術,最早是由歐洲選手率先發明並使用,後來被中國乒乓球隊作為重點研究和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加以借鑑,在國乒男女隊進行推廣。開始是橫拍選手的專屬技術,後來又推廣到直拍選手。

    掌握反手(臺內)擰拉的意義在於,橫板選手能夠將自己不擅長的正,反手臺內擺短技術直接跳過,透過反手臺內擰拉,直接與對手開始進行上旋球的對抗。

    想掌握反手擰拉技術。首先要學會盯球與預判,要能夠準確的判斷來球的旋轉,距離,上升期和下降期。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快速移動和卡位!必須要做到能在合適的時機,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去上手。如果在擰拉的過程中,對來球落點,距離的判斷及控制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現動作變形,拉球出臺或者下網的情況。

    反手臺內擰拉的整個“蓄力“過程,可以大致分成為“跨步移動,重心前置,壓肩頂肘,手腕內旋”四個分解動作。一般的初學者,由於動作,步法不協調,發力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現身體重心後坐,手腕內旋太淺,引拍不足,摩擦不夠等問題。“蓄力不足”就說明你手腕力量不足,引拍不夠,摩擦太淺。需要練習手腕力量,甚至需要重新練習反手的推,撥,拉等基本動作——因為“擰拉”本質上就是反手幾個動作的綜合。

    言而總之,反手擰拉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比較複雜的綜合技術!需要熟練掌握移動,判斷,發力等技術環節,需要大量的訓練和實戰才能擁有熟練的手感和球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 3 # 哈哈超

    乒乓球運動的核心發力技術不存在儲力。儲力越大爆發力越少。發力講求的是全身放鬆,用意識帶動力。如果只在意儲力的力量,身體會僵硬,這樣打球消耗大,力量少,速度慢。當近距離觀看專業運動打球時,他們都有一個特質,身體放鬆程度十分高,好像會輕功那樣。擊球動作非常少和非常輕。並沒有儲力的過程。反而更覺得他們在意動作速度,多過動作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男友把我手機號拉黑了,最近我能打通了,表示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