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boot
-
2 # 熱愛生活的珞姐
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家長本身,有時候家長受外在環境事件影響了心情,導致糟糕的情緒積累到面對小孩問題時一時觸發。
第二種就是小孩做了很過分的事情,沒有辦法視而不見導致。這就是小孩本身因素
-
3 #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這樣看:父母衝孩子大吼大叫,究竟是為什麼?
表面上看,是熊孩子不聽話,或者做出了讓父母生氣的事情;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只是家長沒有讀懂而已。
正面管教認為,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藏著四類錯誤目的:
1.尋求關注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自己正忙的要命(比如做飯、做家務,等等),要求孩子到一邊去自己玩,但他就是不去,不停地纏著你,不耐煩之下你就衝他大吼大叫了。
2.尋求權力
有位媽媽為了孩子玩手機的事情很苦惱。每次孩子一玩手機就沒完沒了,讓他收起來他就是不收,為此這位媽媽每次都朝孩子大吼大叫。
這個時候,孩子實際上是在尋求權力。他想讓自己做主,不想聽家長的話。
3.謀求報復
有一次,鄰居阿姨給4歲的鬧鬧幾個小零食,回家媽媽卻把它們給收走了。鬧鬧很生氣,吃飯的時候故意把米粒掉得到處都是,媽媽一氣之下吼了鬧鬧。
很明顯,鬧鬧是在用他的行為向媽媽提出抗議。他覺得媽媽做得不對,但是又無法反抗,就用這種方式報復媽媽。
4.自暴自棄
有個孩子每次一做數學題就“撂挑子”,媽媽稍微一詢問他就只知道哭。又氣又急的媽媽,忍不住吼叫了孩子。
這個孩子的行為,其實就是自暴自棄,不會做,對自己沒有自信,所以就放棄了。
孩子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找到了,那麼家長如果不大吼大叫,能怎麼辦呢?正面管教的《錯誤目的表》可以幫助家長找到解決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上表中,對應自己的感受,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再找到解決辦法,從而告別大吼大叫,有效地管教孩子的行為。
-
4 # 涵明媽媽
我覺得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不都是孩子惹的禍。
首先,很多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在童年時候缺愛的,Ta的原生家庭裡一定是有人特別是父母一方從小就對Ta習慣性的大吼大叫。或者父母之間經常大聲吵架,長期耳濡目染下,已經形成了這一模式,遇到問題無法控制情緒,這時候就把情緒發洩到自己最親近的人身上,而這人往往是家裡最脆弱的孩子。特別是學齡前還完全依賴父母的孩子身上。只要小孩一沒達到自己的期望或者一點小搗亂,父母的情緒就即可引爆。
其次,現在的父母看了很多育兒書,學習了很多新的育兒理念,也一心想著當個與時俱進的父母,有時候孩子搗亂一下,當時自己心情好都不是事兒,而心情不好的時候,一丁點搗亂就會控制不了情緒嘮叨吼罵孩子。
比如我自己,老大2歲前,有時候路邊看見小朋友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對孩子的一些行為進行大吼大叫或者語言威威脅,我心理就會想著怎麼會這樣對待孩子呢。我肯定不會這樣對待我家孩子,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些時候還是會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大聲吼罵。其實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以後面又感覺內疚,和孩子溝通道歉。
小時候雖然我爸爸不會對我們姐弟大吼大叫,但是如果有些事情沒有做好,他會大聲對我們說話。直到自己小孩出生後,我就想過不能對孩子吼叫,而當孩子碰見一些小問題我看不慣的時候就即可對孩子大聲說話或者吼叫了。後面想著,天哪,這不是小時候爸爸對我的模式嗎?
因此,我覺得對孩子吼叫的父母,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惹的禍,而是父母童年的時候就缺乏愛。
回覆列表
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不是。
有些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只是他們自己情緒的宣洩而已,跟孩子惹不惹禍沒有關係。
難道孩子不惹禍,這些父母就不會大吼大叫了嗎。其實很多時候,只要孩子沒有達到預期,這些些父母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打個比方,孩子考試沒有考好。這個時候這些父母會怎麼說呢?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看看某某某,人是怎麼學的,啊!我平時怎麼和你說的,我給你花了那麼多錢,給你上的那些輔導班,都白費了嗎?這點東西都學不好,我不管你了 你以後要飯去吧。
你看看,就這麼一件事情,這些父母就可以把暴力溝通的所有因素都做了一遍。對孩子的評判——笨;拿孩子進行比較——你看看某某某;迴避責任——我給你花錢了,我給你上輔導班了,所以你學習不好我沒有責任了;威脅——我不管你了,你以後要飯去吧。
這些父母是在把自己和孩子溝通的大門,越關越緊,等孩子長大了,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些父母呢又會很受傷,因為他覺得他為孩子做到了一切,孩子不卻理解他們。
所以針對這些父母,推薦一本書吧,書的名字叫做《非暴力溝通》。
如果大家沒有時間,或者一時間找不到這本書,那也不要緊,我過兩天找個時間,把這本書拆一下,把裡面的重點內容給大家提取出來,到時候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