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潮劃影視

    如果完全按照 國人的 說話習慣配音,難度太大,特別是有些靠腔調錶意的地方,想要翻譯的傳神非常困難。所以保留腔調,就成了一個相對簡單的方式。

    西方人,或者說歐美地區的人,講話的時候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比國人豐富得多。譯製片的配音演員,在具體配音的時候,為了保持語音和畫面的一致,或多或少要有更誇張的語調和語氣,或者說是儘量模仿電影原有的語調和語氣。如果用我們所習慣的普通話,直接講出這些臺詞,難免覺得有點奇怪。

  • 2 # 聊資

    恩,怎樣說呢。。就像文字翻譯我們尋求信、達、雅,譯製片一樣如此。譯製片的對配音的要求其實有著嚴格的規定。之前(1般是90年代前)1般都是找專業的人來做。對發音,語氣,腔調都有著嚴格的規定,這就像我們說的學院派。而且做這些譯製片的翻譯工作,我記得好像有1多半是由1個香港公司來做的。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目前愈來愈多的譯製片請的都是國內的大腕兒來配音,你可以想想《卑鄙的我2》,這樣的話從票房上是1定的保障。也就是我們說的實踐派。這樣的話,我估計以後的配音會愈來愈口語化的。

    外語 他們的語氣語態說話習慣,跟我們的很不一樣。 如果完全按照 國人的 說話習慣配音,難度太大,特別是有些靠腔調錶意的地方,想要翻譯的傳神非常困難。 所以保留腔調,就成了一個相對簡單的方式。這樣也會造成語調怪怪的。 相對來說,相似文化氛圍,更容易“不保留”腔調配音。比如周星馳的電影,原作是粵語,翻譯成國語,配音演員的配音非常傳神,語調也沒有怪怪的感覺。

  • 3 # 孟星魂999

    不懂,過去古板姜硬無情緒波動的腔調,還是國產的聲音,誰知道現在是什麼鳥音!如果電影配音都需要洋人作,我們還會做什麼?每天炒作穿得少,大屁股,大長腿,一張殭屍臉,能促進國防科技,還是能提高民生保障?呵呵,不要討論這些沒有必要的問題,應該想辦法留住本土高精尖人才,加強國防民生,才是王道!

  • 4 # 大窪學者

    其實你覺得譯製片的配音方式奇怪,是基於一個前提的,就是你生活的環境給了你太多接觸這些國外作品的機會,更多地是從網路、字幕組之類看到的,所以有先入為主的原因。對於配音本身就覺得不習慣,所以即使沒什麼市場,也不是配音奇怪或者所謂容易齣戲造成的。

    譯製片本身就是一個二次藝術加工的過程,你說的奇怪就是所謂的舞臺腔吧,其實已經好了很多,如果你看過老一輩的配音演員的作品可能更接受不了。這不過是個審美習慣的問題,不一定是配音方式的問題。

    說實話原版的配音不一定就好啊,有時間你可以比較一下《茜茜公主》原版和上譯廠配的版本,國語的不知道好多少,音色非常配人物,而原演員卻差了一些,加上是德語發音。還有就是阿蘭德龍,“歐洲百年最帥男星”,音色也不行,有了童自榮老師的配音,絕了!

    當然,可能你還是接受不了配音這件事,那就不看吧,現在去影院可選擇的空間也大。

  • 5 # 無畏居人

    我也感到很奇怪。任何一部電影,只要聽聲音,就能知道是配音譯製片。更甚不堪的是,全程所有劇中人無論男女老少,都似乎一個腔調……真是奇葩。

  • 6 # 冰城雪狼無敵

    你有這個疑問說明你很年輕。

    你所說的譯製片應該是近幾年的。九十年代以前的譯製片你可能觀看的比較少。當時電影的譯製只有上影和長影,一部影片的譯製週期需要幾個月,譯製導演會根據影片人物選擇不同的配音演員,演員又要根據人物的特點調整自己的音調、語氣、發聲部位等等,配音時根據翻譯的劇本,人物的口型,換氣點等等反覆地磨合,幾個演員一起配音,不亞於正式表演,這樣才能譯製出作品。才會製作品很多精品。

  • 7 # 三隻腳的大烏鴉

    因為漢語和大部分外語的句子長短不一樣。

    漢語的句子比外語短,發音少,造成的結果就是同樣意思的一句話,漢語會比外語更快的說完。這在平時無所謂,但到譯製片裡就很成問題了,外國演員說上5秒鐘,翻譯成漢語4秒鐘就說完了,一秒鐘雖然短,但在觀眾看來就成了話說完了演員的嘴還得動上半天,足以逼死一大批強迫症患者。

    所以譯製片只能儘可能的拖長配音演員的說話時間了,主要有兩個方法,第一是儘可能增加句子字數,讓配音演員多說點字;第二是讓配音演員拖長每個字的發音,讓發音時間儘可能和電影裡演員的說話時間對的上。

    字數一多,和我們平常漢語的表述就大不一樣,發音時間一拖,調子就變了,最後就成了我們常聽的那種怪腔怪調的翻譯腔。

  • 8 # 使用者7714914363400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奇怪腔調指的什麼?也許是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吧。我覺得上影譯製的片子個個都是精品,甚至強於原片。舉個最近的例子,瘋狂動物城,配音也是超讚。

  • 9 # 79162

    奇怪即程式化,腔調好似己被觀眾預設,洋人就該這麼說話。錯!生活自然貼人物才行!早期長影配的《列寧在十月》東北腔也不錯!

  • 10 # 蟲蟲愛上譯

    對於題主發的這個問題想說沒有經歷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譯製片鼎盛黃金時代的年輕人沒有資格指手畫腳地評論譯製片。不要因為你們學歷高外語好就自詡可以看懂原版片就把譯製片說得一無是處片,回答中看到有人說什麼中文配音臺詞說完了片中演員嘴還在動看著很奇怪什麼的,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這是不存在的,是你眼瞎了才看到的,配音演員配音前會有專門的口型員根據外國演員說臺詞的節奏輸出可填入的中文字數然後再根據這個數字對翻譯好的臺詞進行添入或刪減,最後配音演員配音時跟著片中演員嘴型動嘴配上臺詞的,肯定不會出現什麼演員嘴在動臺詞卻沒有了這種現象。年輕人不懂沒經歷過的不要這麼自以為是地去瞎說。

  • 11 # 北極風

    儘量看原版的帶字幕的 國內配音員不夠專業

  • 12 # 退休後時間

    進口電影經上海譯製廠一配音,頓時錦上添花。懷念八十年代的譯製片。

  • 13 # 索尼克77560472

    為什麼提問者會問出這麼奇怪的問題?自己中文不好還是審美畸形?大家來探討下

  • 14 # 響箭6

    製造一種外華人那樣說話的氣氛。其實你只要學過三天外語,就知道那種語調甚至比普通話跟外語的距離還要大。

  • 15 # 礦化原料

    譯製片的配音,之所以要奇怪,我覺得是為了區分,顯示與眾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還會支援育碧的下一部開放世界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