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帶你看三農

    我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所顧慮的一件事,但提得很及時。眼下,即將進入秋分季節,農村椒區的人們又將進行大量栽植花椒樹苗,這將意味著,繁植花椒樹苗的椒農又偷偷地鼓起錢袋子了(這不是妄說,去年一株當年生椒樹苗賣1元至1.5元錢呢)。

    因此,人們擔心,這樣盲目地發展下去,將來會不會形成市場飽和?會不會造成產品過盛而滯銷?以至於價格嚴重下滑?這個大可不必擔心,聽我分析分析。

    花椒作為一種上好的調味品,其氣味芳香濃郁,南方人尤其愛食用,是人們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佐料。

    早在80年代,花椒就成了椒區的拳頭產業,依靠花椒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勝列舉,下面舉幾個例項來說明。

    一、很多人知道,陝西省韓城市是個老椒區,“1987年,全市僅花椒收入以及椒籽、椒苗收入約1000萬元,農業人口均44元,佔全市人均收入的1%,椒區人均收入100多元(引自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花椒》)”。

    “韓城市西莊鎮南強村第四村民小組的樊武學,全家六口人,共計栽植花椒1400多株,人均達到230多株,八三年淨收幹椒550公斤,每斤以2.29元和2.51元賣給鎮上供銷社,收入3060元,人均500元,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到1986年,產幹椒735公斤,收入達7000餘元,人均1100多元(引自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花椒》一書)”。那時的7000餘元啦,那可在80年代,換作現在(怪我數學不好,這帳算不來了)該是多少嘍!

    二、隴南禮縣莊子村,有180餘戶,約有一千餘人口,年產花椒5萬餘斤,按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的市場收購價計算,總產值220多萬,戶均12000餘元,人均2000餘元。因此,花椒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人們把椒樹稱之為“搖錢樹”,把花椒稱為“金豆豆”。

    三、以小麥產值作對比:一化肥袋小麥100斤,按當地交易價每斤1元計算,即收入100元,而花椒同樣一化肥袋按30斤算,每斤如果賣40元的話,就是1200元,整整高出了10倍的產值。

    也就在今年,即2018年,由於部分地區花椒遭受霜凍,造成很大減產以至絕收,當前的花椒收購價油椒還有90元(每斤),大紅椒也在50元(每斤)的呢。當然,這樣的價位畢竟僅在今年!

    至於部分人擔心,花椒再過幾年如果市場飽和的話,會不會影響價格的大反差,我個人認為,即使價格回落到前十年的每斤30元甚至以下,怎麼說都要比小麥的產值高。

    花椒是個寶,致富離不了;

    山區人要富,快栽花椒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截至11月14日九寨溝景區災後重建投資16.79億,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