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果殼影片
-
2 # 不吃腸的大腸
盲鰻冤啊~明明是有用處的!
盲鰻這種生物啊,大部分人對它的評價都很一致,兩個字概括:
噁心。如果有比盲鰻更噁心的生物,那就是……
噴出粘液的盲鰻。卡通版還蠻萌的,現實裡的盲鰻長這樣:盲鰻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海洋生物,已經在海洋中活了3億多年,目前世界上大概有76種。它們並不是鰻魚,沒有頜,嘴像吸盤,口端有觸鬚,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和尖利的角質齒。眼睛退化藏在皮下,嗅覺和觸覺非常靈敏。
它們會吃快要死或已經死掉的魚,也吃蠕蟲和其他的無脊椎動物。食量很大,能吃自重18倍之多的魚肉。鑽到魚肚子裡用嘴吃還不夠,還可以透過面板來吸收營養。
其實盲鰻最出名的能力,是它的粘液。。。。。題目裡這個新聞,是去年發生在美國的。
當時一輛運送盲鰻的車,在路上翻車了……
受到驚嚇的盲鰻,嘩啦啦啦分泌出了一大堆粘液!粘液也算是盲鰻自保的武器了。在受到驚嚇或者是有敵人的時候,盲鰻會從腹部的腺體當中排除一些乳白色的粘液。這些粘液的成分包括黏蛋白,還有一些纖維,來提高粘液強度和粘結力。
盲鰻排出的分泌物有限,但它們會和水反應形成更大範圍的透明果凍狀的粘液。只要不到一秒鐘,就能糊攻擊者一臉!更神奇的是,盲鰻自己根本不會被粘液困住,他們可以……自己打個結,從中間鑽過去。
這種動作能讓流體內部產生摩擦,讓區域性的粘度下降,盲鰻也就逃過了~可以說是熟練運用流體力學的高手了!
真·溜了溜了~
科學界也對盲鰻的粘液很好奇。他們研究了盲鰻的粘液,並且打算在材料界掀起一場革命!盲鰻的粘液中包含著大量纖細強韌的纖維,這些纖維可以作為非常好的紡織材料,天然環保~
但是目前盲鰻絲還在研究當中,因為如何提取黏液纖維,如何大批次生產都還是問題,也有的研發人員在研製和盲鰻粘液纖維相同的材料。總之未來,盲鰻的黏液纖維或者是與其相似的人工研發材料,真的有可能成為常見的衣料呢~
除了用於研究,盲鰻還能。。。。。吃。韓國特別喜歡吃盲鰻,有專門的盲鰻餐。有一種做盲鰻的方法超級殘忍。就是把稻草點燃,然後把盲鰻扔到火裡,烤熟之後去掉皮吃魚肉……
據說是口感是Q彈美味,但想一想盲鰻原來的樣子,有點沒有食慾……
-
3 # 青島漁民小禹
盲鰻又名鰻背、龍筋等,早期捕獲的盲鰻常被當做無經濟價值的下雜魚,無人食用,最近幾年才開始有人食用,也發現了它的美味之處。
盲鰻在日本原本就是食用魚之一,是一道很鮮美的海鮮食材,而盲鰻除了吃以外還有一個用途,盲鰻的皮可加工成皮革,用以製造皮包和皮帶。
盲鰻的肉質十分堅韌,烹飪後嚼勁十足,因為又被稱為“龍筋”,龍筋在南方有些地方可以說是一道當地的特產美食,其烹飪方式以辣炒九層塔為主,另外還有鹽酥盲鰻、清燙盲鰻等做法。
盲鰻之所以不被大家認可,除了長相醜類之外,還有就是它主要生活在深海底,特別喜歡吃已死的魚類屍體,可以說是深海的清道夫,專門負責清理魚類的遺體。
-
4 # 怪羅科普
盲鰻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世界上最醜最噁心的動物。
首先外形不討喜,長得像黃鱔,如果你對蛇一類或者蠕蟲一類的管狀生物是有恐懼的,那麼盲鰻絕對也在你的害怕名單中。
盲鰻是一種寄生生物,為了能寄生在大魚身上,它長了一口好牙,嘴巴像吸盤,牙齒像梳子一樣排列,一圈一圈,非常嚇人。發現獵物後,先吸附在獵物身上,然後尋找機會,透過鰓進入體內,從裡吃到外,先吃內臟,然後是肌肉,最後從腹部鑽出。
盲鰻食量很大,總是吃不飽的樣子,貪婪的程度令人髮指,就連面板都能吸收營養物質。
其次,盲鰻也是非常令人“噁心”的生物,它會分泌黏液,黏稠、透明,看起來像鼻涕一類的液體,著實讓人不舒服。
這樣的生物,究竟有什麼用呢?
顯然,存在即是合理,何況盲鰻有很多“隱藏”的寶藏功能。
很好吃,南韓人最愛的美食之一看上去有點恐怖,有點噁心的盲鰻,其實是一種美食。
不用懷疑,人們對於食物有自己的見解,不好看沒關係,噁心一點也沒關係,只要好吃,這種生物就有存在的理由。
就像蠶蛹和麵包蟲,是我非常抗拒的食物,但在很多人的選單中,它們是美食。
2017年,一輛裝滿盲鰻的運載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因為緊張,盲鰻分泌了大量的黏液,整個事故現場充滿“科技感”,到處都是白白的黏液,如同電影中異形的分泌物。
這輛運載車上的盲鰻,就是運往南韓的。
在南韓的魚市上,經常可以看到去了皮的盲鰻,和洋蔥大蒜一起烤著吃,也會把盲鰻放在芝麻油裡烤,加上鹽,再配上一杯酒,絕對是一種享受。
不僅它的肉供不應求,就連它的黏液,人們也會特意收集起來。黏液富含纖維和蛋白質,可以作為蛋清的替代品。有時候,人們會將盲鰻養在籠子裡,透過搖晃、滾動籠子,刺激盲鰻分泌黏液,然後再收集起來。
目前,有12%的盲鰻面臨著滅絕風險。
非同尋常的黏液盲鰻令人作嘔的黏液,其實並不黏,輕輕一刮,就能刮掉。
這種黏液是名副其實的“黑科技”,可以瞬間膨脹。換句話說,這種黏液的目的不是為了黏住獵物,而是為了堵塞。
盲鰻是非常原始的生物,已經存在5億年,至今沒有被淘汰,說明其有過人之處,黏液就是它的絕招。
當它遇到危險,或者感受到壓力的時候,會噴射出黏液。
對於盲鰻的體型來說,它分泌的黏液量並不多,但這種黏液一噴射,水合後的體積是盲鰻體積的400倍。
黏液的“瞬間放大”和黏液中的物質有關,它含有黏蛋白和黏液紗線,其中的紗線,遇水後可以瞬間放大一萬倍,這兩種物質結合就像一張巨大的“網”,阻礙捕食者的活動,有鰓的捕食者,甚至會因為這張“網”而窒息,盲鰻就藉此機會逃脫。
由於黏液有瞬間膨脹,能阻礙活動能力但不黏等多種優良屬性,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它的應用價值:
1、可以製成堅固、柔韌的織物,取代石油成為基礎的原材料,更加環保和耐用;
2、可以應用於防護裝備,比如安全帽和防彈衣等;
3、在汽車行業,黏液可以用於安全氣囊,或者增加汽車零部件的重量和靈活性;
4、加以研究,可以用於一次性尿布,以及水凝膠等。
-
5 # 獵奇動物社
盲鰻被許多人稱為最醜、最噁心的生物,不過,在我看來,要是比醜,水滴魚表示不服,要是比噁心,在肉裡的蛆,條形的寄生蟲也不太服氣。不過,盲鰻既然能夠許多人“認可”,一定也有它的“獨特之處”。那麼,盲鰻的醜和噁心到什麼程度呢?這種生物又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水滴魚:誰要跟我比醜?
盲鰻是一類海洋魚類,它們屬於圓口綱盲鰻目。看到盲鰻的生物學分類,許多小夥伴會有疑問:盲鰻又不是魚綱下的生物,為什麼叫魚?其實,魚類並不是單指魚綱,在魚類下有三個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和圓口綱。因此,盲鰻與同綱下的七鰓鰻都是魚。
在盲鰻目下,只有一個科:盲鰻科。不過,在盲鰻科下有兩個亞科:盲鰻亞科和黏盲鰻亞科。其中,盲鰻科的成員主要分佈在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中,而黏盲鰻科的成員雖然也主要分佈在這三大洋中,但是唯獨在北大西洋中沒有分佈。從外觀上看,兩個亞科的盲鰻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是身體前半段呈圓柱形,後半段呈扁平狀,體表光滑沒有魚鱗覆蓋,沒有明顯的頭部,嘴巴呈圓形,沒有上下頜(原始魚類的特徵),眼睛高度退化於皮下,幾乎喪失了視覺能力(只具備感知光線強弱的能力),身體兩側具有多個粘液孔,可以分泌粘液。不過,兩個亞科下的盲鰻有著一個最明顯的區別:盲鰻亞科下的盲鰻腮部兩側都沒有粘液孔,而黏盲鰻亞科下的成員腮部均有粘液孔。
上圖就是盲鰻,雖然不好看,但是比起水滴魚要好得多吧~!
所有的盲鰻均為海洋底棲型魚類,它們平時喜歡把身體藏於海底的泥沙之中,只露出頭部(確切地說是嘴巴)。雖然盲鰻沒有視力,但是它們的口周圍大都有3-4對口須,這3-4對口須就是盲鰻的嗅覺器官,它能夠透過這些觸鬚準確的捕捉到食物的方向和大體的位置。
盲鰻是絕對的肉食主義者,雖然它們看起來沒有什麼攻擊性。但這只是因為它沒有張開自己圓圓的嘴巴。而這恰恰也是盲鰻最醜的地方。盲鰻的嘴巴呈吸盤狀,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這一點跟水族箱裡的清道夫很像。在吸盤狀的嘴巴里面就是4排鋒利的角質化的牙齒。這些牙齒雖然是角質化的,但是非常的鋒利,能夠直接將其他魚類的魚皮連同魚肉啃食下來。(這樣看是不是醜多了~)
雖然盲鰻是肉食性的魚類,但是它與自己的“表親”七鰓鰻不同,七鰓鰻主要是靠主動攻擊活體的海洋生物。但是,盲鰻卻略顯被動,它們的主要食物以沉入海底的魚類為食,當然,遇到一些“老弱病殘”的海洋生物,它們也會主動攻擊。
之所以生活盲鰻噁心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食性了。上面我們說過,盲鰻的主要食物是一些魚類的屍體,這一點有點像陸地上的鬣狗,它們也是吃腐肉的。但是,比鬣狗還要噁心的是,盲鰻並不滿足在魚類屍體的表面取食,相比體表的肉,盲鰻更喜歡內臟。所以,當盲鰻遇到魚類的屍體時,表面的啃咬不過是為了打一個可以讓自己進入獵物體內的洞而已。之後,盲鰻就會在獵物體內大快朵頤。值得一提的是,盲鰻亞科下的成員只能靠嘴巴進食補充營養,但是黏盲鰻亞科下的成員不但能夠靠嘴進食,還能透過體表的吸收獵物的營養物質。
第二就是粘液。無論是哪一種盲鰻身上(身體兩側)都有超過50個以上的粘液孔,像一些黏盲鰻亞科下的成員甚至有超過100個粘液孔。這些粘液孔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分泌溼滑的粘液。
2018年的7月,據外媒報道,在美國西部俄勒岡州西部的一條公路上發生一輛貨車側翻的事故,原本這就是一場普通的事故。但是,這輛貨車上拉的東西並不普通,這些“東西”不是別的,正是盲鰻。盲鰻在受到驚嚇或者遇到天敵捕殺時,就會分泌大量的粘液,這些粘液即使在水中都非常的粘稠,一旦生物被粘液纏上,很難擺脫,因此能夠幫助盲鰻及時的逃走。
此時,貨車側翻,盲鰻滿地都是,受了驚嚇的盲鰻又分泌出了大量的粘液,一時間,公路上被長長的粘液帶覆蓋,既危險又噁心。
因此,盲鰻之所被稱為“又醜又噁心”的生物,一方面是因為它連頭都沒有,只有一張吸盤狀且內含四排牙齒的嘴巴,一方面是因為它吃魚類的屍體,甚至是腐爛的屍體都可以吃的香香噠,以及它可以分泌大量溼滑粘液的能力。
“又醜又噁心”的盲鰻有什麼用呢?
盲鰻當然有用,作為一種魚,它第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吃。上面那則美國新聞中的運輸盲鰻的貨車,目的地就是機場,而飛機的最終目的地是南韓。到了南韓之後,這些盲鰻就會被製成一道道美味且昂貴的菜品。除了在南韓外,日本、歐美等國家也有吃盲鰻的習慣。而且透過對盲鰻肉質的檢測發現,盲鰻的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以及DNA,是一種滋補的佳品。(反正我是不太想吃)
其次,盲鰻的粘液也是一種好東西,雖然目前對於盲鰻粘液的研究還在初級階段,但是透過對其粘液的研究,可能會解鎖一種新型材料,從而應用到各個領域中。
總結一下
盲鰻從外觀上看確實有些醜,而且也噁心,不過,它也就是嘴巴和粘液噁心,一旦將這兩個部分去除掉,肉質還是非常的鮮美的,而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國家的人喜歡吃盲鰻的原因。而且相比較自然界那些醜陋、噁心的生物,盲鰻真的還好。
回覆列表
文:悲催的鉈寶寶
今年7月,美國高速公路上一輛運輸盲鰻的貨車突然翻車,尬滿全屏的粘液讓警察叔叔不得不動用了推土機和高壓水槍,場面一度十分壯烈:<http://www.guokr.com/post/794440/>
科學家OS:天哪!這黏糊糊的液體可是優秀的纖維原料啊!你們暴殄天物啊!
啥?這麼難以名狀的東西居然還能做成纖維?還效能優異?你莫不是被粘液糊住了腦子?
天然纖維例如蠶絲、蜘蛛絲等,有很好的可持續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強度不高。於是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盲鰻那膠凍狀的粘液。
盲鰻到底是何方神聖?它分泌的粘液威力到底有多大?
作為在地球上摸爬滾打了幾億年的元老級生物,它有著神奇的功能:可以透過一百多個腺體和身體兩側分泌乳白色的纖維凝膠。這些凝膠和水混合後,能生成約20升的粘液。簡直是遊蕩的粘液生產機。
於是科學家們索性拿起大勺,搗搗漿糊(誤),努力把盲鰻粘液裡的分子排列得更緊湊,讓這20升的粘液不僅以量取勝,更要以質取勝:
這些粘液中的蛋白質,一開始的微觀形狀是捲曲螺旋的,像旋轉樓梯一樣。當科學家們給粘液添加了鎂離子,這些蛋白質纖維的長度增加了一倍。這種伸展運動使得蛋白質由捲曲螺旋結構變成了β摺疊。β摺疊的蛋白質有利於和賴氨酸化學交聯。當這兩種物質結成聯盟後,蛋白質纖維的剛度值up!
至於科學家們怎麼收集粘液的呢?盲鰻在捕獵、受到驚嚇時會大量分泌粘液。所以有沒有人腦補了一整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上躥下跳嚇唬盲鰻的壯觀場面?
顯然這種方法不太靠譜,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的阿里·米色瑞茲(Ali Miserez)和他的同事們用轉基因大腸桿菌培育出了盲鰻粘液蛋白,並可以在溫和的條件下給它改性,成為效能穩定的材料。
如果你受不了盲鰻粘液的暴擊,也不想燒腦地將粘液改造成纖維,你或許可以嘗試一下爆炒盲鰻——讓味蕾來與這種神奇的動物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