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超級我WTF

    有些是真材實料,有些是瞎蒙胡扯,掛上專業兩字,普通人就甭想弄明白了。百億啊,尼瑪,想怎麼扯就怎麼扯,反正為的是經費滾滾而來。天文學,基本上應該是個地球上濫竽充數最多的地方嘍!

  • 2 # 時空通訊
    所有的探索都是透過看和聽,是因為人有了眼睛和耳朵,把看到聽到的記錄下來分析出來。

    人類的眼睛和耳朵是最厲害的工具,加上大腦就無敵了。

    當人類的眼睛探索到百億光年外的天體,並不是靠眼睛一公里一公里的看過去的,而是這些天體發出得光芒和各種射線訊號以光速傳播到我們的眼前,有些還不是看到的而是“聽”到的。

    人的眼睛是很厲害,沒有它就無法看到這些天體。但有人老以為人類的眼睛厲害,是因為可以看到100億光年遠的東西,還不要一秒鐘就看到了,比光速快多了。這就大錯特錯了。

    人的眼睛是沒有速度的,只是被動的看著這些光芒或者被這些光芒反射的物質,它們不管是千里迢迢還是億萬光年,都是它們自己以光速撞到我們眼前的,人的眼睛就是守株待兔,瞎貓碰上死老鼠而已。

    基於人類眼睛和光與物體的這種性質,人類就知道了那遙遠的天體是很久前的事物,而且是很久以前的樣子。

    130多億光年遠的天體就是宇宙誕生之初的天體。因為這些天體的光線走到人類眼前經歷了130多億年,我們看到的就是130多億年前的樣子,138億年前宇宙才誕生,這個天體不就是宇宙誕生不久的天體嗎。

    所以人類看到越遠的天體,就是形成越久遠的天體。是它們過去的樣子,不是現在的樣子,現在是不是毀滅了也不知道。比如我們太陽只有100億年的壽命,如果看到100億光年遠有一個我們現在樣子的太陽,那現在這個太陽肯定不存在了,早就死亡了。因為太陽已經50億歲了,還有50億年就要壽終正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00億年前的樣子,也就是說50億年前它就沒有了。

    人的眼睛每時每刻都會接收到無數條光的資訊,至於看那一條或者怎麼看,就要依靠腦袋來指揮了。

    你想看天體還是看美女,這就是你腦子的選擇。人眼的解析度還是有限的,遙遠的光線傳過來一路上會越來越弱,太遠的東西人眼睛就看不清了,這就要藉助望遠鏡。

    望遠鏡也不是自己會往前趕著抓取遠方的天體送到你的眼前,也是被動的接收遠方的光線,只不過是透過放大,使人眼能夠看清本來看不到的東西而已。

    除了哈勃這樣的光學望遠鏡,還有X射線Y射線探測器、紅外紫外探測器、射電望遠鏡等等。

    這一類的望遠鏡主要是接受各種天體發出的各種射線和電波,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偏振等。所以它們不是直觀的看,而更像是聽,憑著“聽”到的感覺來描繪遠方的天體是個啥樣子。

    這種聽也是被動的,搜尋來自太空各個方位,這些訊號源發出了資訊,並經過漫長的光速傳播傳到了我們的“耳朵”裡,我們才能接收到。然後,透過電子計算機的分析綜合,將各種資訊整合起來形成報告,供科學家們研究。有時候還會建模製作還原出影象。

    我們網路上的大多數恆星、黑洞、類星體,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譜就是這麼得來的。

    其實人類現在對宇宙的研究還處於很初級階段,百億光年的天體資訊都還不是很精確,釋出的圖片都還只能看到一點點光影,而且那些光點都是巨大星系發出的。

    那些描述得很精彩有細節的圖片都是根據資訊製作的藝術構想圖,並非真實情景。

    但有一點,如今的科學界很多精細精密的裝置儀器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是很高階階段了。比如可以探測到幾百萬光年遠星系移動的速度,精確到公里以下;可以探測到一個質子萬分之一尺度的移動;可以感覺氫原子半徑尺度的地面震動;可以拍攝出每秒鐘5萬億幀照片的飛秒技術,捕捉光速的程序。

    所以作為一個門外漢就不要輕易去質疑了。對一個科學事物先要認真讀懂弄明白,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就理性的去求教,如果很精通了,找到某個理論的漏洞,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質疑和商榷。

    一些人隨意用自己知道地一點生活常識,就大言不慚的去否定取得科學界共識的發現和理論,甚至肆意的貶損為人類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其自身卻在矇昧中享受著科學帶來的好處。這種做派實在令人不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間防水補漏方法和陽臺補漏方法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