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枇杷哥vlog
-
2 # 安然論道
說到啟蒙書籍,我覺得語文課本就是最好的,裡面內容豐富,有經典,有故事,還有寓言,寓教於樂。真正有幫助的,其實每個人應該都不一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信很多人都能背誦。
-
3 # 拆書幫一諾
是《十萬個為什麼》。
十歲那年,媽媽上街趕集時給我買的生日禮物。我翻閱了很多遍。
它滿足了我一個孩子的好奇心,讓我知道了天地自然萬物中的神奇,讓我體驗了閱讀世界的美好。
甚至,還帶到教室裡去,同學們就借去閱讀,班上一個調皮的男生看到了,也搶著要,把我的書給撕爛了。傷心
-
4 # 莫柏順
啟蒙即是說能啟開蒙敝你心神的面紗,使你茅塞頓開,從而智慧、客觀地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這才叫啟蒙。我的啟蒙讀物是《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哲學史簡編》。因為前者啟示著人們:“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後者則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淵源,即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有了這些基礎開啟了以後認識世界歷史和世界先進哲學思想的方便之門。
-
5 # 西漂逐夢
作為70後的我,小時候沒有什麼好的啟蒙書,有的就是父親的一本筆記本,裡面有手抄的《增廣賢文》,算是我的啟蒙書吧。 那個年代,家貧如洗,根本買不起好的書,我們農村也沒有幼兒院,我八歲才上的學,叫學前班。老師教的就是讓我們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只知道死記硬背,根本不懂什麼意思。 三四年級時,慢慢的識的字也多了,作業寫完了,沒事做,那時候沒電視看動畫片,在農村只能玩玩滾鐵環、打彈弓、甩陀螺。玩累了父親就讓我看他的筆記本,因為父親在我們當地也算是位知識分子,曾經教過幾年書,因身體原因就辭職回家務農了。 父親的筆記本很多,都記的是文學方面的東西,有古典奇文、名言警句、有勵志故事、有經典對聯,還有自己作的詩詞等。我唯獨喜歡《增廣賢文》和一些經典對聯,通俗易懂,順口好記。像《千字文》、《幼學瓊林》、《論語》……等,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晦澀難懂,文化程度高稍的學生閱讀更合適。 我記得當時,向父親要了用幾分錢買了幾張白紙,裁成大概十釐米大小裝訂成一個小本子,把《增廣賢文》和一些經典對聯抄寫到我的小本子上,衣服兜裡剛好能裝下,天天帶身上,閒了就看。 從小養成的這個好習慣伴隨我上學十幾年,讀書時,有好的詞句就記下來,也成了我寫作文的一部分素材。這對我寫作文幫助很大,在寫作文時,經常可以用到這些名句,一次作文比賽我還得了二等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應用了很多這些好句。 只到現在,大概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了,有些名句還記憶猶新,如《增廣賢文》有:“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經典對聯》有 :“此木為柴山山出 , 因火成煙夕夕多(拆字聯);秀山輕雨青山秀,香柏鼓風古柏香(迴文聯);霧鎖山頭山鎖霧,水連天尾天連水(迴文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寂寞寒窗空守寡,俊俏佳人伴伶仃(同部首)…… ” 現在教育體制在改革,對國文越來越重視了,以後的高考閱讀量會增大,文言文所佔比例也提高,若文言文基礎太差,可能試題都做不完,談何靠高考改變命運呢?所以建議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多閱讀一些古典文學,學習人文情懷,增長知識,讓孩子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
-
6 # 在民間
我的啟蒙書是一本成語字典,裡面的成語都帶有故事,我反反覆覆看了十來遍,由此愛上了文學,所以從小學,中學,高中甚至到大學,語文學科始終是名列前茅,最後出來教初中語文。
-
7 # 賈英甫
《周易》這本書開悟了我的智慧 。
具體地說,一個卦而已,就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47卦。
這裡的卦序是指在周易幻方中的排列而言。
這個卦是蒙卦。
蒙卦闡發我國古代教育理論的哲學思想,象徵啟蒙教育。
用現在的話,蒙卦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蒙卦說了卦與人的關係。
不是卦有求於人,而是人有求於卦。
初次前來問卦,卦就告訴其吉凶,如果接二連三地問同一個問題於卦,就是不信卦。信則有不信則無。這樣,卦就不靈驗了,求卦者也得不到任何啟示。
是不是應該這樣考慮,隨便一個卦是可以開啟人類智慧的。
這樣說好像也不為過。
試問:
山下泉水何以叮咚響,
渙然冰釋定為其中因。
這是蒙卦給予人類文明的另一種開示。
周易就是這樣,用卦在單獨表述某一事物的同時,看起來好像前言不搭後語,實則不然,其實每時每刻都在展示一種有意義的偶然。
周易的“履霜,堅冰至”,“群龍無首”,“師出以律”,“七日來複”等,那個不是一次次的啟蒙。
回覆列表
啟蒙書籍我不知道大家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我以前不喜歡看小說,長篇的書籍,更別說中國的一些名著,上學的時候看了一本<曾國藩>很認真看了,裡面一些內容,比如一些詞語,文字,成語,經典文句及曾國藩寫給家裡的書信,對我也很有幫助,從此對文學作品產生了興趣,後面又看了很多類似的書籍,和這個書帶給我的興趣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