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懶人娛見

    這個叫做“場記板”,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

    拍電影的時候畫面和聲音是分別記錄在不同介質上的(早期是畫面用膠片,聲音用磁帶),後期剪輯需要把音畫同步起來,如果沒有一個參照,這個工作會非常困難。場記板合上的聲音非常清脆,在音軌上可以看到清晰明顯的波形,同時在畫面上找出場記板剛好合上的一幀也不難。把兩者對應起來,音畫便可以完美同步了。

    另外,拍電影時也不是按照劇本順序拍攝的,拍攝的素材往往次序混亂。場記員在打板的時候還要同時說出相應的場次資訊,攝影師和錄音師同時記錄下場次資訊,也是為了後期的音畫同步。

    以前電影膠捲是整卷的。拍攝鏡頭又是分段的。這樣一整卷要記錄很多場景,拍好後還要剪下,這樣為了後期辨識剪下歸檔方便。就先用擋板寫下第幾場第幾幕拍攝日期及第幾次拍攝(同個場景可能要拍攝很多次)至於說聲音什麼的,有聲電影都是後來的事了。而且一般都是後期配音。同期配音又是有聲電影出現後多少年的事了。初期應該不是為配音考慮的。主要是起個驚堂木,發令槍的作用。讓所有人注意力集中場下安靜,是開始拍攝的聲音訊號。

    因為記錄畫面的裝置和記錄聲音的裝置不同 啪的那一聲主要是聲畫同步用 俗稱"對板" 場記念的場鏡次號方便剪輯助理對這劇本挑素材順戲並生成按場鏡次分類的素材 如果多機拍攝的話 場記或者攝助打板前還應該念出機號 因為這時不同畫面素材要對應一條聲音素材。

  • 2 # 大牌情報局

    拍戲都會有那個"板子"--叫場記板。因為我們所看到的電影或電視都是一段段長短不一的片段接起來。但在拍攝過程中,因為要節省時間多會將同一場景同一演員集中拍攝。在日後剪接時再將其片段接回導演想要表達的順序。而場記板就是在拍攝時先錄在要拍攝內容前(有時會因方便起見在之後才補上) ,以標示那個片段的內容和順序

    而電影因為是拍攝在底片上,聲音需另錄在專業錄音帶上,兩者在放映時必需同步。場記板的"拍"的聲音點為剪接時同步的一個接點,電視則同錄在磁帶上,所以只要"錄板"標示,而不用"拍"板,但兩者都有"板"的。

    簡單的說:“打板”這個動作,實際上是為了後期素材上,聲音與畫面的同步。視覺上,打板時,能看到兩個板因為撞擊,重合在一起。在後期波形(waveform)上,能看到波長最細長的一條音波頻率(紅色標註處),這個就是木板合上時,清楚響聲的顯示,這樣在後期中,只需找到它,就可以同步聲音和畫面的素材

    場記板上有很多資訊,包括“Roll”,表示拍的哪張卡或哪卷膠片;“Scene”表示場次,“Take”表示鏡次,同時會在下方註明導演(Director)、攝影師(Camera)、片名以及表明是白天還是夜晚的戲份。數字化後都用上了電子場記板,上面的數字代表了場次,鏡號及time code.所謂time code就是這個畫面內容會儲存在帶子的位置,例如:如果顯示23:13,就表示這個畫面在帶子第23分13秒的地方.

    打板方法:1.拍攝特寫時,不要把場記板放在演員臉前直接“打”,這樣會非常影響到演員之後的表演;2.一定要確保場記板在畫面當中,這就需要與攝影師配合。

    打板的人通常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場記.一個是攝影助理.

  • 3 # 七七呀qiqi

    行話叫“打板”,首先這個板子上記錄了下面這段影片的內容(按照劇本上XX幕XX場)、拍攝次數(第X次拍攝),導演的工作日誌上面也按照這些內容進行記錄“XX幕XX場第X次拍攝透過”,然後進行後期剪輯的時候就在拍攝出來的影片中找到每個“打板”的鏡頭,看上面的記錄進行選擇、剪接。

    這個習慣來自膠片時代,因為使用膠片拍攝電影的時候必須等到將膠片沖洗出來之後才能看到內容,因此需要做好詳細的記錄。而且拍攝出來的黑色的場記板在膠片上面是連續一段的黑色,比較容易從大量的膠片中找出來。

    “敲”一下也是有作用的,電影的內容不僅僅是影象,還有聲音,敲的這一下聲音與影片拍攝時現場的聲音相比比較特別,容易被注意到,也被用來作為“索引”使用,這樣你就可以在觀看片子的時候聽到“咔嗒”的聲音而知道這是另一段戲了。

    此外,敲的這一下聲音也可以提醒所有的工作人員認真工作。

    現在的電視劇都採用錄影帶甚至數字方式拍攝,可以隨時“倒帶”重拍,因此這種“打板”的方式不是特別需要了,但是一方面很多導演、劇組還有同樣的習慣,另一方面這樣的分段記錄對數字編輯來說也比較方便實用,因此大多數都保留著。

  • 4 # 泡泡電影會

    方便後期剪輯。拍攝電影時候都分場拍攝,而且一場要拍攝多次。完成後,一部2小時左右的電影,將會分成幾百、幾千個小片段。你剪輯時候,就很容易根據前面打版的找出對應的段落進行剪輯了。

    最後,經過導演篩選。如 第一場 選第三次,第二場,選第八次,第三場,選第22次....你去剪輯吧。不然的話,你作為後期剪輯,你咋知道怎麼剪輯啊!

  • 5 # 軌道狂魔

    拍攝現場,影片和聲音是分開錄的。為了後期方便合上去,所以要打板,咔一聲就是參照。另外板上面記錄了多少場多少鏡第多少條,場記單上面也要記錄那一條是OK的,方便剪輯師剪輯。現在的攝影機只要拍攝時按一次,它的硬盤裡面就會儲存一個片段,每天的拍攝可能會有上千個影片片段,如果沒有板的資訊,剪輯師要罵孃的。稱職的剪輯師會把OK條甚至ng條全看一遍,但是有時候他們也會直接選用OK條,如果發現OK條的表演不好,他們會再從ng條裡面去找更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歲的女人是怎樣的,大家來曬一曬自己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