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口腔止鼾

    現行空氣質量的定義是“空氣中汙染物(主流為pm2.5、pm10、NO等)的相對濃度”。

    所以一般來講,汙染物會沉積在整個大氣層的“下部”。

    注意:“下部”並非地面,有可能出現1樓空氣比4樓空氣好的現象。

    具體還要具體的測量分析。

  • 2 # 天師卡贊

    從近些年的氣象觀測資料上看,特別是針對華北地區來說,確實氣溫高的時段(平均氣溫在15℃以上),相應的霧和霾天氣出現少一些,那麼他們之間是否有聯絡呢?

    首先,先說明一個問題,空氣質量的好壞,一方面取決於汙染物排放的多與少,另一方面由天氣系統是否靜穩來決定。前者,我們氣象部門很難準確瞭解(這個主要是環保部門的職責所在),但是後者我們是非常清楚的。

    通常冬半年氣溫偏低,也就是大氣對流活動能量低,本身就不易出發空氣上下對流,若冷空氣活動較弱的情況下,大氣維持靜穩狀態,那麼汙染物(除了正常工業生活排放外,也附加了供暖排放)就會在例如華北地區等地的上空集聚,同時受到地形作用的影響,在冷空氣到來前,AQI等指數會呈增長的趨勢。

    而在夏半年的時候,氣溫相對較高,除了冷暖空氣正常交匯,引發的降水天氣可以驅散霧霾降塵之外,本身局地上空的大氣環境就在熱力作用下,變得不是那麼穩定,倘若配合好的水汽條件,極易發生強對流天氣,雷雨、大風、冰雹等,從而改善空氣質量,有句諺語說的好,“六月的天,孩子的臉”,其實就是形容這種對流性的天氣在夏季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當然霧和霾也就不容易長時間存在。

    所以,綜合來看,氣溫是改善空氣質量的前因,但是兩者之前並不是線性關係,倘若沒有出現風或雨的話,空氣質量也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改善。但是從長期的時間跨度來看,確實是夏半年的空氣由於冬半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化高的人素質就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