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種植芯張國乾
-
2 # 奔跑的小樹苗
傳統農業現在面臨著嚴峻的轉型期,放眼望去,現在的農田中工作的人群,年齡大都是在50歲以上,30年以後,誰來種地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現在的農業大趨勢是入不敷出,做農業能掙錢的企業佔少數,大部分都是拿著在其他行業的盈利,投入到農業中,每年賠個百八十萬的大有人在,未來農業到底該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智慧化,資訊化的農業確定是勢不可擋,但是這中間還是有很漫長的路需要走,有很多基礎工作需要去完善。
首先,資源整合,要想實現農業智慧化,資訊化,並且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規模化種植是必然的趨勢,那麼這就需要將農民和土地整合起來,無論是合作社的形式,還是家庭農場的形式,只要能讓大家勁兒往一塊使。再有就是將農業和機械以及it等各個方面的專家進行資源整合,要想做高精尖農業,必須要有技術支撐。
其次,完善硬體。實現智慧化農業,必須要完善田間地頭的各項硬體,比如說感測器,採集器。想要控制田間的各項操作,就要了解作物的長勢,以及作物的生長環境,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感測器來幫忙,設施中需要了解空氣溫度,溼度,還需要了解土壤墒情。這些都需要準確性高,穩定性好的硬體感測器作為基礎。而且農業生產環境比較惡劣,要飽受風吹日曬,所以這就要求硬體的質量要高。
最後,高素質人才。農業想要取得突破性的發展,進入智慧時代,必須要有年輕的力量,高素質的人才。將這些裝置安裝到田田以後,要有人能會去操作,同時要收集和反饋資料,對為其模型進行完善,才能真正的實現智慧化。
我們從事盆栽蔬菜技術服務已經九年,服務過42個基地,所謂智慧化,機械化,標準化也是非常期待能夠推廣應用,不過現實就是現實,這些東西基本都是扯犢子,安裝上也沒人用,我們技術人員監督強迫使用還能堅持個半月,不強調馬上壞的七零八落。首先基地基礎設施配套達不到標準,沒哪個基地投資這些暫時用不起的東西,其次是管理人員還停留在經驗主義,科技資料他們不過是應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