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令日頭鐵

    應該不算吧,我對所有和我有交集的人都表現得足夠柔和,如果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有隻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哈士奇那種,完全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一種是把冷漠寫在臉上,最好別和我說話,也別理我。

    事實上我對好多事都報以冷眼旁觀的態度,冷漠只是一種應對外界突發事件的應對,冷漠總比驚恐好吧!

  • 2 # 南拳過家家

    人之所以能接管世界,是因為語言文字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基礎構建的協作關係。為了協作關係的穩定高效,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肯定是要被批判的。所以“別冷漠”並不是個人需要,是社會需要,這就為不愛說話的行為打上了很多標籤和定義。這人很沒禮貌,這人很冷漠,這人情商低,這人沒有家教等等。

    從生命原始的層面看,“冷漠”是生命的保護罩,不同物種甚至是同種物種間都維持著這種競爭關係的冷漠狀態。即便是高智商的人類也無法避免這種狀態,太多事件能說明這點。

    但人又的確能用高智商做點什麼,避免將“冷漠”視為協作關係的敵人,不愛說話就不愛吧,這不是缺少什麼,恰恰這就是什麼。

    說了這麼多好像離題了,其實沒有。內心脆弱的根源在於人文社會給出太多標籤和定義,人的生命沒有了原始的美好,活在向標籤和定義靠攏的掙扎和內心其實抗拒的矛盾中。

    然後原本可以安然享受的“冷漠”,可以隨時不說話不交際的狀態,卻是用來拯救“脆弱”安撫自己的“藥”。

    人其實不是有能力可以很簡單的放下這個邏輯,解放自己嗎?

  • 3 # 心理專家劉愛民

    對於內心脆弱的人來說,冷漠更可能是一種比較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對人對事既不表現喜歡、開心,也不表現討厭、傷心。周圍人感覺親近不得,又好像不被討厭,就這樣像迷一樣地在身邊,令人不由自主地要側目。

    內心脆弱的人用冷漠來拒絕對外界環境的探索,他們不太能經受挫折,懼怕失敗、懼怕傷害,對人對事都很悲觀,冷漠向外界環境表達的是沒有興趣、沒有好奇,但是內心裡並不完全如此,所以內心脆弱的人是煎熬、矛盾的。

    他們也用冷漠來掩飾內心的敏感焦慮。內心脆弱的人在外界環境的細微刺激甚至沒有明顯的外在刺激的情況下,都會引發情緒的波動,而且常常久久不能平復。他們即擔心得不到愛、幫助和呵護,又擔心得到之後會失去,所以他們容易焦慮。冷漠成了內心脆弱的人自我抑制的手段。

    當然,他們也因為冷漠獲得了關注。相比與喋喋不休的人,人們總是會對始終沒有反應的人有一種瞭解其想法的慾望。

    內心脆弱的人在早年生活中是缺愛的。喜歡、開心的時候沒有人呼應,討厭、傷心的時候沒有人安撫,就像孤身一人置身茫茫沙漠,內心除了令人窒息、浩渺無邊的恐懼,別無他物。所以恐懼是內心脆弱的人的情緒核心,如果想讓自己變得內心強大,就需要去做那些讓自己恐懼的事情(當然要受國家法律約束),比如主動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主動去接近一個人、主動去承接一份有所挑戰的工作等等,並勇敢地接納或好或壞的結果,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時間長了,恐懼感就會衰減,冷漠退卻,自信洋溢在臉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你一個億,讓你失去記憶,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