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阿龍68837

    看來,提問者對屈原不甚瞭解,知道屈原為什麼被放逐到湘南?為什麼投汨羅江自盡?屈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後人都稱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又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政治家,他是愛國的,他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出眾的才華和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思想。

    你所說的“形容”,我未曾見過。

  • 2 # 散落君

    我們今天更習慣用忠貞愛國來評價屈原吧,至於剛正不阿這個詞,用的還是較少。剛正不阿,往往與鐵面無私連用,用來形容官員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如包拯包青天,我們就常說他剛正不阿。至於屈原的話,他身上閃爍的是“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的愛國節操,所以他在《離騷》中,反覆說的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對祖國的愛就死無悔,即使被上官大夫排擠,即使不被楚懷王理解,最後即便是自沉汨羅江,他也也不願意離開祖國,因為,他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以屈原的才華,在當時“朝秦暮楚”的大環境下,他去投靠其他國家,完全可以實現他的人生抱負,也可以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但他,卻一直堅守在楚國,這就是讓後人動容的地方了。這種堅守的精神,一直閃爍著迷人的光輝,在今天仍然有著可貴的價值。所以,每當國難當頭的時候,屈原精神就會被提出來。如在抗日的時候,屈原精神就反覆被社會提倡,因為他對祖國的愛,值得所有人學習。如果人人都能向屈原那樣秉直如一,矢志不渝,則眾志成城,無堅不破。

    而剛正不阿,你要說屈原是剛正不阿,那也是可以的。畢竟,他宣揚的“美政”理想,就是一直在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屈原與上官大夫的爭論,在令尹子蘭面前的堅持,對楚懷王的批判,也都體現了他對邪惡的絕不妥協。

  • 3 #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謝謝邀請。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寫的(離騷)是中國最長的抒情詩。屈原一生剛正不阿,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中懷抱大石投泊羅江而死,後人為紀念屈原,端午節吃粽子一說由此而來。(本文資訊均摘自(中外文化常識一本通)一書中。

  • 4 # 一帆風順jxh

    屈原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楚懷王時期的重臣。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後被三寸不爛之舌的張儀離間,造成楚懷王死於他鄉。屈原是一個性格耿直,憂國憂民的詩人,後被逐出郢都流落漢北。《離騷》這一詩詞流露即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後被召回可惜大好河山難以收復,而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崩潰,絕望中他懷揣大石投汨羅江而亡。

  • 5 # 荒野獨行客

    提起對屈原的評價,眾口一詞的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以楚國民歌為基礎創立了全新的詩歌體裁“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將他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各1篇。《離騷》、《天問》、《九歌》是他三種類型作品的代表。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屈原的文學成就上時,往往會忽略他的另一個身份——政治家。

    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從青年時代起,就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周顯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軍犯境,屈原組織樂平裡的青年奮力抗擊,巧用各種戰術,機智果敢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一展其非凡才華。

    楚懷王時期,屈原深受懷王信任,出任左徒、三閭大夫,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在楚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舉賢授能”,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屈原提倡的“美政”思想,在其作品中也有體現。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離騷》

    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屈原為人性格耿直,當變法改革觸動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時,不願意與他們妥協、同流合汙,屈原也因此一次次受到楚國舊貴族勢力的打擊、排擠,多次被流放,直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約公元前278年),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之下,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年,屈原62歲。

    所以,屈原不僅是才華橫溢的詩人,更是心繫國家,性格剛正的政治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義大利回國女學生企圖闖關要喝礦泉水被口頭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