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也好玩

    咱們在日常生活和各種影視劇當中,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植入廣告,不僅讓人是眼花繚亂,有時候更是防不勝防。很多商家呢,為了能讓商品大賣甚至還會不惜花重金邀請各路明星來做廣告代言人,您別以為這廣告代言人是咱們現代社會的專利,人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那麼古代的廣告代言人是個什麼樣子的,又是怎麼收代言費的呢?

    伯樂相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伯樂原名叫孫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趙國人,這個人特別擅長辨識馬的好壞,因此,漸漸就成了當時有名的相馬專家。有一次一個賣馬的人在市場上接連等了3天都不見有人來買他的馬,十分著急,便專程的跑去見了伯樂。賣馬的人跟伯樂說,我有一匹駿馬至今都沒有能夠賣出去,希望先生能到集市上繞到我的馬前看一眼,離開的時候呢,再回頭瞅一瞅,這樣我就願意給您一天的勞務費。這伯樂一聽,這是個美差呀,於是就答應了,然後真的來到了集市上,繞著那匹馬轉了幾圈,離開的時候啊,還不忘回頭看了一眼。結果大家一看啊,這是讓伯樂都戀戀不捨一匹馬呀,那肯定是匹好馬,於是便紛紛競價買馬。最後呢,這馬不僅是賣了出去,而且價格還翻了10倍,就這樣,伯樂不僅無形當中過了把當廣告代言人的癮,還一不小心成了古代收代言費的第一人。

    雖然古代跟現代一樣,多數情況下請明星站個臺做個廣告,那都得給些代言費,但是也有個別明星,不僅做代言人分文不取,甚至還親自參與了產品設計。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一天,王羲之在紹興城中散步,路過一座石橋的時候,看見有一位老婦人頂著烈日在叫賣竹扇,可半天也不見有人來買,於是王羲之走到老婦人跟前,在每把扇子上都寫了幾個字,臨走時還不忘囑咐老婦人說,如果有人來問扇子,您就說這字是王右軍寫的,沒把扇子的要價百文錢。王右軍就是王羲之的別名,這老婦人將信將疑的照著做了,果不其然,這扇子很快便被搶購一空。至今在浙江紹興仍然有一座石橋,名叫題扇橋,傳說就是王羲之當年為老婦人題字的地方。要說,王曦之這位廣告代言人啊,也確實皮的很,雖然銷售全程沒有出鏡,但還是成功的證明了自己強大的帶貨能力,真可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軟文的營銷潛力有多強大!

    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是這樣一位廣告代言人,不靠臉吃飯卻偏愛寫廣告軟文。像什麼東坡肉啊,茶葉呀,他都給寫過專屬廣告詩,甚至在給杭州徑山龍井水寫讚美詩的時候,在詩末還不忘調皮的備註一句“龍井水洗病眼有效”的廣告詞。北宋紹聖年間,當時名滿天下的蘇軾被貶官到海南,住在一家饊子店邊上,這家店做的饊子形狀均勻顏色金黃,口感香脆。要知道,蘇軾可是一位美食達人啊,一看到好吃的東西,那就挪不動步,於是經常光顧這家饊子店,漸漸的也就跟店裡的老闆娘熟絡起來。老闆娘知道蘇軾文采飛揚,粉絲眾多,便一再請求蘇軾為他的饊子店寫首詩。蘇軾見店裡平時生意冷清,也憐憫老闆娘生活困苦,便揮筆為饊子店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廣告詩:

    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

    這哪是在說油膩膩的饊子呀,簡直就是在寫美麗俏佳人。打這以後,饊子店每天是生意爆滿,蘇軾也再一次用才華彰顯了他巨大的名人影響力。

    古往今來,雖說依靠明星代言,能夠賣出更多的商品帶來更好的收益,但是對於商品本身而言呢?明星代言,終究不過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質量好,才是始終不變的硬道理。

  • 2 # 歷史君君

    你好,榮幸作答。

    首先在我們要明白廣告代言人的概念。說白了,就是某個人向大家推薦了某一件東西,並且,這個人的影響力比較大,這樣才能廣而告之,達到宣傳的效果。

    其次,古代肯定沒有代言人這個名詞概念。但是,一件東西的好與壞,憑藉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進行傳揚,這樣的事情在古代肯定是存在的。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說的大概就是這種傳揚的效果。民間也有坊間傳聞這種事情存在。

    最後,祝各位生活愉快!

  • 3 # 梁老師雲課堂

    現如今每逢節假日,商家各類促銷的套路必然是鋪天蓋地。其中最吸引人當屬明星代言了,這各種促銷活動讓人們是欲罷不能。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古代也有廣告代言人嗎?

    書聖王羲之,他就曾經友情給人代言過。有那麼一天,王羲之在浙江紹興的一座石橋上散步,看見一位老婦人在橋頭賣扇子,但是好久也沒見著有人買。王羲之呢就想給扇子提字,用自己的名氣幫老人家一把。起初,老人有點不願意,王羲之讓她告訴來看人們扇子上的字是王右軍寫的,每把要價百錢。這老人當即同意了,結果扇子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這個故事就叫“題扇贈老姥”記錄於《晉書·王羲之傳》。至今,仍然在浙江紹興廣為流傳。

    蘇東坡有一首詩叫《寒具》,詩文是這麼寫的“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為什麼會寫這首詩呢?據說當年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儋縣後,遇到一個老婦人在叫賣一種叫“寒具”的油餅,這油餅很好吃,可是就是銷路不好。蘇東坡頓時就顧餅自憐,感到這油餅跟他的處境有點相似,想到自己的懷才不遇,於是大筆一揮,即興就寫了這首詩。把這個油餅寫成了舌尖上的美食,有了這位蘇大咖的廣告,老婦人的生意自然是興旺了很多。所以說咱們如今看到的那個軟文廣告,其實並什麼不是創新,早在一千多年前“蘇大咖”就已經深諳此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和別人很多話說,感覺一直玩手機沒話說是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