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一
-
2 # 神韻軒書法
怎樣學習褚遂良楷書《大字陰符經》?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文九十六行,共四百六十一字,因為是墨跡,點畫清晰,雖是否為褚遂良真跡有爭議,此帖藝術水平高,能體現褚遂良書法風格,有極高研究學習價值。
此帖線條細勁有力。以輕細為主,提筆空,落筆靈。有"二王″行書筆意,時有牽絲出現。也有厚重筆畫如捺畫。在一個字中,筆畫粗細對比強烈。字勢舒展。多呈橫勢,靈動自然。
初臨此帖時,可先對藝術風貌作大感覺的體驗式臨摹。
臨摹時稍慢,重在感受過程找大感覺,字是動還是靜?是長還是方?是聚還是散?是生澀還是靈動?外部空間如何處理?書寫情緒和意趣如何?
對臨此帖後,要和背臨交替進行,對照檢查一下臨帖效果。
蘇東坡書評:"褚河南書清遠蕭散,微雜隸體。…″
《唐人書評》稱褚書"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褚遂良所書《大字陰符經》區域性。)
-
3 # 王志偉216013842
褚遂良是一個在不斷上升的這樣一個人。什麼是褚氏風格,個人認為是《雁塔聖教序》風格。就此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學習吸收階段,過渡階段和登極階段。這也造成了褚氏風格的巨大差異。學習階段,有偏王右軍的《褚臨樂毅論》。有像隸書的《倪寬贊》,墨跡本,是可以考慮入手的。變化無窮,像草稿的《陰符經》,功力不足,駕馭不了。大融合的《千字文》。過渡階段,指由前一階段向《雁塔聖教序》風格過渡的時期。最具唐楷風格的作品《伊闕佛龕記》,亦歐亦褚。登峰造極階段,就是《雁塔聖教序》。對控筆要求高。我是從《聖教序》開始的,只是現在還寫不好。以上偏於真書。
-
4 # 以今探史
我是從《倪寬贊》開始的。相比與其它唐楷大家來說,褚遂良的字比較難學。線條粗細有致,結構變化多,初學者不容易總結出用筆規律。但是學了一段時間後,再看其它大家的字帖就比較容易,適合長期臨學。
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褚遂良研習多種字型並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褚遂良的楷書作品出現前後兩種不同的風格,前期的《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書體大致相同,均用方筆,起筆露鋒,鉤等筆畫的收筆直出未回鋒,字畫提按不明顯,保持了歐、虞的書體特色。在風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書的寬綽典雅的結體特點和歐陽詢楷書鋒利剛勁的運筆特點。同時,將他們瘦長的字形進行了壓縮。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僅殘留北碑的影響,而且在運筆和結體上,大量摻入了隸書的體勢,但也並非照搬硬套,而是選擇性的吸收創新、化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