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143075807
-
2 # XM小菜
古代人死後先放木質棺材裡,然後再放進石槨裡,這既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也是為了防止屍體腐爛的措施,而且石槨可以阻止小蟲子啊之類的,也就是說,古代的王公貴族和有錢人才會加石槨,平民百姓嘛,有個坑能埋就不錯了。
石槨裡面的漢白玉石槨是我國的國寶之一,價值連城。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盜墓筆記看多了,真害怕裡面蹦出來個粽子)
-
3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平常所說的“棺槨”,是棺和槨的合稱。棺是用來存放屍體的,而槨是用來存放棺的。槨通常由槨座、槨壁、槨頂三部分組成。
槨套著棺,最大的作用是保護裡面的棺材,同時彰顯身份,這種葬制歷朝都有。
從考古發現來看,除了用條石做成的石槨,還包括以其它材質做成的槨。虞弘漢白玉槨
1999年,在山西太原意外發現北朝時期魚國人虞弘墓。虞弘生前任射聲校尉,曾作為管理西域諸國事務的官員。
至於“魚國”到底是在什麼地方?至今還沒有定論。其石槨全是由漢白玉打造而成。
雲南大理州祥雲縣大波那銅棺槨
對於中國是否真有銅棺槨,一直爭議不斷。直到1964年,雲南大理州祥雲縣波那村的五個村民,在挖烏木時,偶然發現了一口銅棺槨。
棺槨一經出土,立刻引起轟動。不過,除了知道棺槨的年代大約是戰國時期的,其它仍然成謎。
西安法門寺水晶槨
1987年,在修建西安扶風縣法門寺佛塔時,發現一個水晶槨,槨內還有一個玉石棺,棺記憶體有四枚的佛指舍利。
“石槨為葬”的歷史石槨最先出現的年代大約在商周時期。這在古藉上沒有記載,只是透過考古發掘古蜀國時,出土了石棺、石槨。而最早記載石槨的是《禮記·檀弓上》,只是透過對話的形式,簡單描述了春秋時期的石槨。
從商周時期開始的“石槨為葬”,直至清朝時期一直沿用。如考古發現的,河北內丘縣清代石槨墓、湖南湘潭清寧正元墓等。
石槨為葬,在歷朝都有嚴格的規定什麼身份的人在死後適用何種葬制或葬具?這套喪葬禮儀有記載的,最早出現在周代。明確規定了天子用二槨五棺、諸候用一槨三棺、大夫用一槨二棺、士用一槨一棺等。
這套制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越到後世越嚴格,甚至涵蓋的範圍更為具體和細化。幾乎歷朝都會出臺各自相應的“喪葬令”。因此,歷朝對於葬制及居喪制等均有所不同。
古代是否有錢人都可以在死後下葬時,在棺材上套石槨?雖然從唐朝開始已經很少使用石槨,但仍保留相當嚴格的制度。除皇室成員和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大臣外,其餘不得使用石槨。而所謂的功勳大臣,下葬時若使用石槨的,仍須皇帝特批。
宋朝以後雖說有所放寬,但並不等於有錢人就能隨隨便便地在下葬的時候,可以為棺材套上石槨。最起碼這個人生前在社會上,也必須有相當的身份或名望。
西安因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西安建都而聞名,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也被美國媒體評選為世界十大古都之一。所以西安博物院的西安博物館內有無數被考古發掘出來的寶物,其中一件鎮館之寶就是北周史君墓石槨。石槨長246釐米,寬155釐米,通高158釐米。根據石槨上的題刻記載,墓主人姓史,為北周涼州薩保(一種身兼商隊領導的宗教首領),卒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據資料記載,墓主人及其妻康氏分別為史國和康國人。西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從該省各地文物發掘地運來的實物,北周史君墓石槨只是其中的一件,它像兵馬俑一樣成了來西安旅遊的人們必看之物。對了,告訴大家西安博物院免門票。
回覆列表
古代人極其重視死後的事情,所以才有“棺槨”,只不過發展到現代只剩了“棺材”,其實就是最裡面那層用來放屍體的長方形葬具。槨包裹在棺之外,可以放置較多的隨葬品。可見,棺小槨大;棺在內,槨在外。
棺槨並不是尋常人家的喪葬方式,而是貴族特權,周代就有關於喪葬的禮儀規定。天子要用二槨五棺,也就是說,天子的屍體要用兩層槨,五層棺。
戰國時期的《荀子、禮論》中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從上到下依次遞減,諸候用一槨四棺或者三棺兩槨,大夫用一槨二棺,士用一槨一棺,老百姓就只剩下了一棺了。
其中,最外層的稱為“大棺”,尺寸上也有差別,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大棺厚六寸,庶民老百姓只准厚四寸。
棺槨
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和二號墓,分別是西漢長沙諸侯國丞相第一代軑侯利倉的妻子辛追和利倉本人,屬於諸侯級別墓葬。部分棺槨已經腐爛,但可以分辨一共是四層棺一層槨,符合當時“諸侯五重”的等級制度,最外層的黑漆素棺體積最大,長2.95米,寬 1.5米,高1.44米,大約是一具屍體的三倍了,足見其龐大。
一號墓女主人辛追,就是千年不腐女屍,面板覆蓋完整,就像是剛死去的屍體一般,毛髮尚在,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可以活動。
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棺材,當屬春秋晚期曾國的君主曾侯乙的奇棺,挖掘時間比較近。
棺槨除了套數多少之外,從材質和結構上也有等級之分,其中最高階的當屬柏木黃腸題湊,是中國歷史上最高階的葬具,在棺槨之外設定。皮後的柏木黃心累於棺外,稱之為“黃腸”;“題”指題頭,即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湊”指向內聚合,強調的是木頭擺放的形式和結構,也就是木頭的端頭向內排列。
黃色的柏木心堆壘而成,異常堅固,起到“防盜門”的效果。
黃腸題湊
廣陵王墓、秦公一號大墓都發現了黃腸題湊,屬天子享用級別。天子以下的諸侯、大夫、士也可用題湊。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雜木等。但經天子特許,諸侯王和重臣死後也可用黃腸題湊,如漢霍光死,漢宣帝“賜給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
自古至今,喪葬制度都與去世者身份等級高度一致,並寄託了極大的精神力量。古代人“事死如生”,現代人希望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