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蕉扒
-
2 # 育兒天下
寶寶說話本來就是有早有晚,這個是不要過分擔心噠。不過如果想讓寶寶語言發育更好一些的話。爸爸媽媽可以多陪寶寶說說話。畢竟孩子說話呢,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
剛開始呢,可以多說疊音,比如爸爸媽媽 爺爺 奶奶,哥哥 姐姐。對著寶寶說不要說的太快,咬字清晰,讓寶寶看到你唇形的變化。這個是很有幫助的。
只有寶寶聽的多話,看得多的才能說的多。就像十聾九啞這句大白話一個道理。因為聽不到,所以才不會講話。所以咱寶媽呢想要寶寶能說的更多。就要多給寶寶講話。
-
3 # wondermore
每個孩子的發育程度都不一樣,只要孩子腦部發育正常,各項指標也算正常,說話晚可能是父母方面的原因,父母在孩子語言發育要下功夫,多對孩子講話,或者透過各種玩具說話音樂等來給孩子聽,訓練孩子說話。多多練習多多關注孩子的發展,必有改善的可能
-
4 # 贏在陪伴
發育有早晚,成長有快慢!!!正常的事,不要緊張。
我家兒子兩歲多了只會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其他幾乎不會說。可是現在說太溜了,我都頭疼!
-
5 # 凌筱筱凌
如果擔心,就去醫院檢查檢查。
沒有問題的話,那就不要太過擔心,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
基本上都會慢慢會說話的,平時可以多跟孩子對話,慢慢引導。
不用著急哦。
-
6 # 強強家的柚醬醬
多和寶寶聊聊天就好~我弟小時候兩歲不會說話…我姨還說不會是個啞巴吧…後來兩歲半突然有一天就會說話了…接著就跟話癆一樣了
-
7 # 心情雜貨鋪1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每個寶寶發育不一樣吧。每個寶寶性格不同,發育階段也不同。有的寶寶左腦先於右腦,有的寶寶右腦先於左腦,還有些是天才寶寶但嬰兒期也不明顯。所以,孩子的發育是不能進行比較的。
做為寶爸寶媽要做的就是陪伴和觀察,因勢利導,減少短板,並且不可以粗暴的態度對寶寶。韓國有一節目就是專門介紹那些有高智商的寶寶的家庭的。這些家庭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就是都是高齡產子,都是知識份子家庭,都是父母對孩子很溫和,從不發火的家庭。可能因為年齡大,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不容易發火。
所以孩子兩歲了,很多事情他也能看懂和聽懂了,寶爸寶媽可以多和他說話,語速放慢,多重複名詞。他會懂的,也能說的,不用急。
-
8 # 彩彩育兒
關於“24個月的寶寶就只會叫爸爸媽媽,別的還不會說的原因”的問題,回答如下:
24個月也就是2歲,兩歲寶寶不會說話,也很常見的,我周圍就有好幾個寶寶就是這樣,最典型的就是我家小寶!他1歲10個月了,只會叫媽媽這一個詞,其他的都不會,就在今天傍晚和哥哥玩遊戲過程中,他竟然忽然會說倒車的“倒”了。頓時全家人都很開心。
孩子說話早晚和多方面有關係!
1-發育早晚。
有的孩子先發育,有的孩子後發育,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沒必要太過於糾結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
2-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表達!
有的孩子比較內向,生活中也不太愛表達!在語言方面,稍微滯後一些,這都是正常現象。一般不說話的孩子能聽懂大人的問話,並能做出反應。
3-家庭影響。
曾經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正常的孩子,被狼叼走了,但是狼並沒有吃了他,而是把他養育到7~8歲,後來被人給救回來了,但是因為沒有語言環境,這個“狼孩不會說話”,只會學狼一樣吼叫!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家庭語言環境的重要性!想要孩子早說話,那麼最好在孩子的周圍,一直練習說話!
-
9 # 3三2兩
爸爸媽媽要多引導寶寶說話,寶寶的要求即便明白也要裝作不懂,讓寶寶自己說出來。如果寶寶覺得啊,哦兩聲或者用手一指爸爸媽媽就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他當然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了。
-
10 # 新新老師營養早教顧問
你好,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要把握關鍵期哦,一歲以前的前語言期要加強語言儲備,多聽儲備的多就說話早,1到2歲是語言儲備期,要多為寶寶提供開口說話的機會,很多家長都很聰明,孩子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了,替代太多,孩子自己就不願意說了,2歲以後孩子就進入語言爆發期了,這時候可以多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聽多了語言能力就會越來越好的。我每天陪孩子讀書,從2歲開始的,現在五歲半了,語言能力是不錯的,還時不時有些大人話,可以多多交流qq361437345
回覆列表
每個寶寶的體質和發育的狀態都不盡相同,有的女孩子能說話會早一些,有的男孩子會晚一些,當然,有的男孩子也會早一些,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差異化也是很常見的,那麼只會說爸爸媽媽家裡一共有多少人呢?你們長期的跟他溝通的多不多呢?多給他放一些兒歌音樂,簡單一點的有韻律的,沒事兒多讓他聽,你們也陪著他說,儘量不要讓寶寶做個動作,你就把東西遞給,儘量讓他來和你溝通,這樣一點一點一點一點它自己就會形成他自己的一個語言邏輯,來跟你溝通了,當然這個也不要著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