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老陳娛樂M

    一部只有一個演員的電影《活埋》,是怎樣讓人看到整個世界最真實的人性?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非常壓抑,是前所未有的一種壓抑感,尤其是我一個人看的電影,這種感覺是沒辦法說出來的,就好像這世界沒有什麼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說實話,這部電影真的是讓人看到了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人性吧。尤其是主角一個人默默的展現自己內心真實情感的時候,很多細節的刻畫,都給人一種無奈吧。 其實整部電影,我最氣憤的地方就是在那種生死關頭的時刻,僱傭男主的公司居然還打電話來浪費男主手機的電量,告訴男主要解僱他,還虛偽地說一句sorry,那句sorry是我聽過的最沒用的一句道歉吧。真的看這個橋段的時候,我十分想衝過去打他,感覺這個世界可真是讓人無語,都這個時候了,居然還在說抱歉。 電影裡男主被埋在沙漠的時候,打電話給政府,其實政府早就知道了他的情況,但是第一個接電話的人,還是浪費時間地確認了他的情況,然後才轉接電話。辦公室裡的那位女士,坐在空調房裡,慢條斯理、鎮靜地跟男主說:不要拍任何索要贖金的影片。用100萬救你,不可能,政府規定不能這樣做,政府不和恐怖分子談條件...看到這段我都無語了。 其實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腦海中一直只有三個字,就是:為啥啊??真的,很多東西我都是想不明白的,為啥這樣對待他啊?真的,人性太可怕了。

  • 2 # 騷包小三子

    這個要把握以下幾個細節

    第一美國政府和救援的都不希望他聯絡媒體和拍影片

    第二那個營救官開始叫他開著打火機,和把手機調成響鈴。

    第三飛機轟炸過後,伊拉克人還是給他打電話叫他割手指

    第四,為什麼會有馬克這個人

    其實,明白這上面就懂了,一開始營救官就希望主角快點死(打火機)免得他拍影片和聯絡媒體(手機開成鈴聲模式),為了給主角希望免得他狗急跳牆(聯絡媒體),就編出或者有真實的例子的馬克這個人,(當然後來主角把打火機關了營救官才改口關掉是對的。)但是主角卻拍了影片,那麼他們不作為肯定是不行了,這個時候就有了戰機轟炸,然後和那個假裝去營救的通話,好給媒體一個交待。但是肯定是沒有去救,為什麼,因為那個伊拉克人還給主角打過電話。然後最後那個馬克就是個象徵意義而已

  • 3 # 拜了個白

    哀莫大於心死

    希望絕望希望絕望,和一開始就得不到希望來比到底哪個更恐怖一些?

    看完電影,我看了很多別人的影評,很多,各種,罵的,同情的,猜測的,感慨的。

    我想說,真相其實對於那個已經死掉的人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了。當我處於那樣的絕境中,我不在乎誰騙我,我只在乎我最後能不能獲救,我只想活著。

    我覺得這部影片唯一讓我感到有些感動地地方在於,這個男人在那樣的恐懼與絕望中,他給痴呆母親的電話、給妻子兒子的遺言中,沒有一點怨氣。他自己一個人真正的承擔了所有,作為一個男人。

    我不知道丹應承的那些營救行為究竟是真是假,但我覺得丹幫助了主角懷有希望的等待與呼救,不放棄一絲一毫生的可能,而不是現在立刻一刀子了結自己。

    五百萬美元的贖金儘管後來減少到了一百萬,可依舊是諸如Paul這樣的卡車司機,這樣的普通百姓一時之間不可能拿出來的天文贖金。可能我是個注重金錢的人,坦白講,那一刻,我並沒有多少如釋重負得到生機的感覺,我的第一反應是,完了,換算成人民幣我去哪兒拿這麼多錢,誰願意拿這筆錢救我一個普通人。

    再說結局吧,I am sorry,Paul,I am so sorry.

    一句話大概就是天堂到地獄,生到死的距離吧。我覺得,全劇的絕望氛圍到此處才是到了巔峰,濃重到觀影的人彷彿和Paul一樣,被沙淹沒了口鼻,窒息。可偏偏再這樣一句話之後,就是節奏輕快的片尾曲,口哨聲,鼓掌聲,喝彩聲,不禁讓人覺得,全是一場鬧劇,荒誕不經,更加無話可說。

    倒真是應了“活埋”。

    你永遠不知道,在你為一些煩惱鑽入牛角尖欲死的時候,有誰在為了一絲生機拼盡全力。也永遠不知道,在我們大笑或者流淚時,有誰在生與死,希望與絕望中,掙扎了好幾個來回。

    我沒有一絲想要輕視或者貶低什麼的意思,我只想說,生,已為難事,且活且珍惜。

  • 4 # 酒鬼阿西

    有人問:世界上演員最少的電影是什麼?有一個回答說:《活埋》。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整整一個半小時,只用了一個演員,還是被裝在棺材裡,埋在地底下。道具也只有一個打火機,一把小刀,兩個熒光棒和一個快沒電的手機。

    可就是這麼簡單的場景和道具,卻在第25屆西班牙戈雅獎賞,獲得了最佳導演提名,最佳劇本,最佳影片等十個獎項,之後,男主角瑞恩·格諾茲又在同一年獲得了MTV電影最佳驚恐戲表演的提名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臺適合老人觀看的電視,不知道怎麼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