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肅玊優
-
2 # 新使用者白唐
夏姓是一個源流比較單一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中國夏氏人口約468萬,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39%,排名第55位。
其一出自春秋時的陳國。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胡公滿於陳國,建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陽市)。傳至陳宣公杵臼(公元前692-648年在位)時,有其子名子西,字予夏;於夏之孫名徵舒,用其祖父子夏的字為氏,遂得夏氏,全名叫夏徵舒。
其二出於姒姓,相傳是夏后氏大禹的後代。
古帝唐堯任華夏部落首領時,洪水肆虐,田園荒蕪,唐堯命高陽氏顓頊的孫子崇伯鯀治理水患,由於治水乏術,鯀被治罪,放逐羽山。
虞舜繼位後,改用大禹治水。
洪水過後,又率領百姓發展生產,帶兵平定三苗之亂,立下了豐功偉績,被舜帝封在夏(又稱陽城,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故稱夏禹,其部落稱夏后氏。
後來舜將帝位讓予夏禹,禹死後又傳給兒子啟,建立了夏朝。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夏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今河南省杞縣),建立杞國,史稱杞侯,而沒有受封的夏禹後代,則多數以“夏”為氏。
其三為夏侯氏所改,也出自姒姓。
公元前445年,杞國被楚國攻滅,杞筒公之弟名佗,逃往魯國避難,因杞國始祖東樓公相傳為夏后氏大禹的後代,魯公就授封佗為夏陽侯,遂有夏侯氏,後來改為單姓夏氏。
歷史 上,夏氏望族出自會稽郡。秦初(公元前221年)設定,其她在今江蘇省東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
據1990年統計,興化夏姓人士共有15520口。興化夏姓有若干支,分別於明、清、民國時期從蘇州、崑山、高郵、泰州、揚州、鹽城、鹽都縣樓夏村、義豐鎮、南京等地遷入。
興化夏姓中的南京一支出於湖廣湘陰(今湖南汩羅市),系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內閣大學士(副宰相)、戶部尚書夏原吉(1366-1430年)後裔。夏原吉生子夏瑄。夏宣官至明景泰年間(1450—1457年)南京太常寺少卿,生夏儒。夏儒因女兒系明武宗皇后,被封於南直隸省江寧府上元縣(今江蘇南京市)。由夏儒傳14代至夏鑾,夏姓世居上元,成為當地名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