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夏乾坤之大挪移
-
2 # 老崔你好
今年是上海世博會十週年,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隋煬帝在1400年前就舉辦過“萬國博覽會”】。那麼1400年前的這次萬國博覽會盛況如何?又產生了什麼樣的歷史意義呢?
隋煬帝舉辦,三十餘國參加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為了彰顯國威、促進貿易交流、鞏固河西走廊的戰略地位,在甘肅山丹縣附近的焉支山下舉辦了萬國博覽會。
當時參加這一盛會的有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傳越、烏那曷、波臘、吐火羅、俱慮建、忽論、訶多、沛汗、龜茲、疏勒、于闐、安國、曹國、何國、穆國、畢、衣密、失範延、伽折、契丹等三十餘國,史稱“萬國博覽會”。隋煬帝更是跋涉6個月,親自前往主持會議。
萬國博覽會的盛況萬國博覽會可謂盛況空前,僅是臨時搭建的接見各國使節的行宮——六合殿,即可容納六百餘人(《隋書•禮儀七》)——以1400多年前的建築技術,能夠達到如此水準絕對是極其隆重和豪華的。當時除了進行貿易交流,還有大型的歌舞、雜技表演等,同時,隋煬帝還宣佈大赦天下、免除了隴右地區一年的徭役和賦稅。
萬國博覽會持續了十多日,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參會人數之多,堪稱史無前例。史載:“衣服車馬不鮮者郡縣皆督課之,乘騎填咽,周亙數十里”。“各國使臣佩金玉、穿錦屐”,“焚香奏樂,歌舞噪喧,武威、張掖十幾萬士女夾道歡迎。”
萬國博覽會的歷史意義目睹了隋王朝的風采後,各國使節紛紛獻禮,隋朝國威名揚西域,河西走廊也度過了一段和平期。探究隋煬帝萬國博覽會的歷史意義,主要有這麼幾點:
彰顯國威,懾服吐谷渾等少數民族,掃清了絲綢之路上的障礙。促進貿易交流,進一步增強了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區的交流。顯示了中原王朝加強對河西走廊的管控意志,鞏固河西走廊的戰略地位。如今,我們回顧世界博覽會的歷史,鮮有人提及這次萬國博覽會,主要是因為其舉辦者隋煬帝歷史不太光彩,然後我們讀史講究客觀公正,歷史上的這次萬國博覽會,就與大運河一樣,都是隋煬帝福澤後世的偉大民生工程。
隋朝的萬國博覽會是今天世博會和博覽會的開山鼻祖!是中西貿易的里程碑也是大隋由盛轉衰的開端!
公元589年,隋朝實現統一,結束了中國近三百年的混戰局面。15年後的公元604年,楊廣繼位,後世稱煬帝。重視經濟的煬帝把目光轉向了西部,他要讓河西走廊活躍起來並且打通帝國向西的經濟動脈。
自漢武帝把河西走廊納入版圖後,絲綢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已中斷數百年,如何打通並繁榮河西走廊?
煬帝採取三大措施:
派遣重臣裴矩深入腹地進行市場調研。面對西域各國的裹足不前,大隋決定邁出第一步。因為中原地區連年戰亂加上西域各國各自為政缺乏領導者,雙方的商人只能到張掖進行交易。透過實際瞭解,裴矩採取系列政策,降低稅收、派兵保護、提供食宿等,所謂“利之所在 無所不至”,吸引了更多的西域商人來到河西走廊。2.消滅吐谷渾,掃除障礙。
吐谷渾(tu yu hun)當時盤踞河西走廊,嚴重威脅西域各國商隊安全。裴矩聯合親隋朝的國家,攻擊吐谷渾,斬殺、俘虜七千多人。吐谷渾向西逃竄,緩解了河西走廊的壓力。
在前兩大措施的順利完成下,煬帝決定舉辦萬國博覽會。公元609年3月,煬帝率領文武官員、隨從、嬪妃,及十萬大軍從今天甘肅臨夏穿越黃河,到達青海樂清。在這裡煬帝發動了對吐谷渾的全面戰爭,一舉迫降十萬餘。從此,吐谷渾再沒有能力騷擾河西走廊。煬帝趁勢設計西海、河源等四郡,擴充套件了西部疆域,西域的博弈開始偏向隋朝一方。
公元609年6月初8,藉助大勝吐谷渾的好心情,煬帝率眾進入扁都口,這是一個橫斷祁連山的高山峽谷。不料,突降暴風雪,隨從、嬪妃凍死大半,一半計程車兵被凍死包括煬帝的姐姐。經過艱難的三天行軍,終於來到了焉支山,這裡地域開闊,水草豐美,正適合聚會!
雖然剛經歷了扁都口的艱難時刻,面對來自西域27國得首領和代表,這次世紀大聚會在煬帝的主持下,盡顯大國威儀、繁榮昌盛!另西域各國歎為觀止。
煬帝西巡歷時十個月,正是這種急於求成、不恤國力,一連串超負荷運轉的舉措導致隋朝在強盛時期發生民變,隋於公元618年滅亡,僅延續三十多年。
煬帝一生揹負罵名,汙點甚多,但其高瞻遠矚舉辦萬國博覽會,絕對是個亮點!
正如後世有人評價煬帝:其罪也彰 其功也卓 弊在當代 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