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相聲一休哥
-
2 # 岑詮
骨子裡十分傳統的郭德綱,把師承關係、門第觀念看得比什麼都重,尤其體現在對傳統相聲及其它曲藝的繼承和挖掘上。但如果從德雲社走紅和壯大的軌跡上看,郭德綱又是一個極具現代商業運作頭腦的藝人。
相聲走入商演之路,郭德綱絕對是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很成功,名和利雙豐收。能把一門街頭手藝、不太體面的行業,帶到能和現代流行音樂比肩的空前盛況,並非簡單的對相聲之執著和酷愛、還需要外加智慧、眼光和手腕。
時至今日,不管是體制內相聲界,還是如青曲社、嘻哈包袱鋪等其它民間相聲團體,都無法正兒八經籌辦一場非送票的相聲商演、或做到有商演且座無虛席的賣票率。尤其是國外商演,至今還沒出現第二個團體——青曲社喊了幾年、也都沒能邁出國門一步。
道理很簡單,那些罵過自己的網友、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就是“路轉粉”而成為衣食父母。即便沒有這份可能,在平臺上言辭激烈懟觀眾,本身就是“丟分”的行徑。前不久燒餅和曹鶴陽在微博上懟了一下假粉絲,結果就被郭德綱在舞臺上以調侃的方式點名了。
在炒作和培育德雲社這個品牌的路上,郭德綱做得最絕的應該就是和各大地方衛視合作、參加或主持各類綜藝選秀節目了。遠的不說,這兩年籌劃的《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等綜藝節目,以及《極限挑戰》真人秀節目,最大的功效就是不遺餘力的宣傳“德雲社”這三個字。
德雲社有個相聲學校叫“德雲藝術傳習社”,和其它北方曲藝戲校不同,它儼然就是德雲社的“產品”研發中心和製造車間。
從招收學員到最終走上舞臺,進入“傳習社”的學員都是需要經過層層把關、考核和小劇場舞臺“校驗”、直到最終驗收合格了才會貼上“合格標籤”——也就是歸入郭德綱或德雲社其他藝人門下為徒、並和德雲社簽約成為真正的藝人。
這種純粹以市場為導向的批次培育人才方式,相聲界絕無僅有,既保證了德雲社擴張所需藝人、也確保不會粗製濫造、更是像“黃埔軍校”般培養嫡系隊伍。
每年德雲社要往“傳習社”砸入不少經費、而且只要是德雲社的資深老藝人都要參與授課,這點頗為類似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
從以上三方面——辦學、媒體和商演——來分析,郭德綱確實有一套商業化運作相聲事業的清晰思路。而且,以相聲名氣帶動德雲社京劇、評戲等其它傳統戲劇發展,擴充德雲社版圖,“以點帶面”的商業思路越來越清晰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綜合的來看!
相聲藝術和其它的藝術形式一樣,藝術存在的基礎是受眾,比如一副美術作品如果不能被他人認可,那最多也只能算是孤芳自賞!
藝術需要人才來彰顯,人才透過藝術來成名,互為成就!郭德綱的相聲水平漸入佳境,於隨意處扣人心扉,出其不意的引爆燃點,引人入勝,又回味無窮!節奏如行雲流水,談笑自在灑脫,有的放矢好不瀟灑!又錚錚鐵骨大氣磅礴,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氣場篤定安然泰若!
馬季的兒子馬東曾說過:“郭德綱驚為天人”!馬東可是從小耳濡目染多少大師名家說活,能從他的口中得出這樣高的評價,可見郭德綱的相聲藝術已經爐火純青!馬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郭德綱後期的相聲70%全靠現掛,只是上臺前和于謙對一下提綱和大體上的結構,就現場臨時發揮!能做到這樣氣定神閒,這和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豐富舞臺經驗密不可分的,這才是真正的相聲真正的藝術!
一個小學沒畢業的人完全是憑藉後天的學習與刻苦走到今天!郭德綱7歲開始就遍訪名師,最先拜的評書大家高慶海,早期相聲開蒙的常寶豐,提攜的常寶華,少年時同臺的馬志明,青年時授業老師楊志剛,初來北京的範振玉、張文順,天津評書名家金文聲,以及正式擺枝拜師的侯耀文和最後拜師京劇大家趙麟童都對他的藝術有過指導和傳授!在如此多的名師的培養下,在近乎執著的刻苦學習下成就了說學逗唱、京評梆曲樣樣俱全,因此誕生了一位為祖師爺傳道授業郭德綱!
16歲就開始登臺表演相聲,致使日後越加少年老成!同時早年又因為相聲不景氣,參加綜藝活動補貼社團,因此結識中國早期娛樂綜藝影響力最大的主持人李彬、戴軍等人,漸漸的掌握了話不撂地的本領,為後來的“八核大腦”夯實基礎!
相聲是門語言的藝術,雖有程式化的東西,又不能完全程式化,完全程式化照詞說就像天津現在的有些相聲老藝人,一輩子只能是個匠人!好比是國畫,雖然畫了幾十年,傳統功底紮實,因為沒有才氣,一輩子也出不了名!藝術是活的,雖然有些固有的規律,但還需要個人的天賦才華和魅力去弘揚它!
所以說郭德綱在相聲界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把這門語言的藝術融會貫通,有的放矢的運用到相聲中所致!掌握了語言的藝術實際上就是掌握了心理學,語言是心理的載體,懂得心理自然也就懂得營銷,那麼肯定也就有商業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