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堂娛樂源
-
2 # 我的紙裡包著我的火
1.人生不必太刻意,沒有什麼一定是你的,沒有什麼是一定最適合你的,沒有什麼註定是你的;而應該是,努力就好了,不過分為難自己,也不過分為難別人;經歷是全心全意,放下時果敢淡然;如同明蘭不一定註定是和小公爺結合,換了一個人,也及時調整,認真活,努力前行,同樣就可以得到最好的!
2.要深思熟慮、要周密謹慎行動、要拎得清,也要能豁得出,在大事件、大突破面前,豁的出去玩玩才能贏下一局,一生本本分分,則只有平淡無奇、甚至了無生趣了。敢想、會想、能做、會做......同時還要真心真誠待人,贏得一部分人的團結,方才有戰鬥力!個人即便再強,也只是個人!
3.人生不長也不短,或說人生本就漫漫,不要執著於追求一個階段的某種得勢和狀態,也不要窮其一生、費勁心理只為計謀一件事,因為有可能你所想的,等到真正花費所有、傾其所有而得到後,才發現原本你想要的不是這個,或者本就是錯誤的,只是你誤以為罷了,而那時人生已經耗費大半;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讓當下的狀態和所得就是不錯的,學會接受,學會感受,學會快樂!
4.腹有詩書,只是學習的手段和過程,如何氣自華才是學以致用!學,之後的轉化運用才最重要!長柏比他父強出不知道多少,志不在為官,而在無論什麼樣的處境和崗位,都想著是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即可,大智若愚,正直堅毅,遵從內心,善良勇敢!
這不,昨天"知否引起極度舒適"這個話題就上了熱搜,初看這個話題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就引起極度舒適了呢?
原來是因為趙麗穎,哦,不,是明蘭開始逆襲引起的。我就莫名其妙了,這不是所有電視劇都玩爛的套路嗎?甚至在小學作文課上老師就教過我們這樣的寫作手法。
人們對醜小鴨變白天鵝、寒門出狀元、乞丐做皇帝類似這樣的橋段總是喜聞樂見的,無非是人之常情,舒服也許有,但說到“極度”卻未必見得,似乎有誇大之嫌。
而且這逆襲來的顯得有點太猛了,人物性格扭轉太快,然而這些不必深究,對於大多觀眾來說,得知母親死亡真相這一原因便也足夠引出隨後的轉變了,苛求太多也是太為難他們了,就成了雞蛋裡挑骨頭。
然而前兩年我們不還在提倡找回我們失去的“匠心”嗎?還宣傳什麼大國工匠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應是我們每個社會崗位應有的負責態度嗎?精益求精不應該是我們各個行業應有的求索精神嗎?
我們前有明燈的,像《紅樓夢》這類老一代影視、像梅蘭芳這類的老一代藝術工作者,他們那時候中國的匠心還不曾失去,緣何時至今日每下愈況呢?也許每下愈況並不準確,至少科技進步了,工具先進了。
也許這樣比較對《知否》和趙麗穎並不公平,畢竟相差有天地之遠,拍馬不及,但是有目標就有希望,有明燈就有方向,怕的是沒有,還好趙麗穎一直有努力的姿態。差距最怕努力,只要真的努力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然而她已經有名、又有錢……
Anyway,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演員臺詞不過關就不要來標榜“原聲臺詞”,你考慮過觀眾耳朵的感受嗎?聽的尷尬癌都犯了。算了,這也不是重點,請看下面。
“手上的掌上明珠”“就聽過一些耳聞”“你以後獨個兒一個人”“許多年紀不惑的舉子”“她恃寵不驕”“款待不周啊”“若是我那三弟弟勝於我,自然是應該他來繼承大統。”“小女不錯嫁個好人家啊”“滿城文武的面”“蒼天厚土”“五十萬兩餘嫁妝”……這就是《知否》的臺詞,限於篇幅不能列舉更多,我聽得想砸電視,這些病句留給大家修改吧,想要更多請看《知否》慢慢找,小編要留篇幅給下面的問題。
透過穿的官服,“東京”,“汴梁”,“金明池”、“燕雲十六州”“官人”這些北宋專有名詞能看出來電視劇中把朝代定在了北宋,然而劇裡面“公侯伯”三等爵制,卻是很明顯的明代特徵,宋代的封爵,有十二級。而且宋代爵位前的名稱還多是行政區劃,而不是劇中的“寧遠侯”、“忠勤伯”這種很明清的命名法。
我們標榜、或者說弘揚“匠心”,卻被金錢、資本裹挾;我們標榜、或者說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卻連我們民族最基本的歷史常識甚至語言常識也弄不清楚;我們自詡五千年文明古國,可是我們卻弄不清我們的文明到底是什麼……我們想努力,可我們更想有錢。
我們有指路明燈,也有不肖子孫。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