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幻馨June
-
2 # 正面教育侯思遠
我想起了BBC有部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講的是一群中國優秀教師到英國一所學校任教,中英教育模式不同帶來許多衝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國人也在為太過自由的教育進行反思。
每種教育都有它產生的根源,同樣的教育換一個環境就不一定行的通。也沒有完美的模版,過分刻板的填鴨式教育使孩子們缺少創造力,過度自由的合作式教育使孩子們缺少紀律性和競爭力。
那麼,我們該何去何從?大家看下面一張圖片:
負責承擔孩子教育責任的,除了學校,還有家庭、社會和孩子自己,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比重也發生變化。家庭教育在孩子成年之前都很重要,但因為家庭教育是融入到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對它不夠重視。其實,我們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最佳化家庭教育,以補充學校教育的缺失。
-
3 # 哈雷慧芯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出國的目的很重要,那我自己來說,孩子基本上是我帶大的(父親),一方面培養了她的學習知識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她的興趣愛好,從小培養,喜歡繪畫,我從五年級教她繪畫並結合電腦製作動畫,從六年級開始參加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連續兩年拿到動畫組全國一等獎,後來我逐漸放開讓她自己做動畫,她勵志做中國的宮崎駿,國內的美術院校我沒有考慮,現在重點高中上學,考個一本或211還是可以的,但我們的目標就是加拿大謝爾丹學院(被稱為動畫界的哈佛),你們覺得有必要出國留學嗎?
創作草圖 動畫作品暫時不發,涉及孩子基本資訊
-
4 # 鄒曉芒的書房
我的孩子還在上小學,確實考慮過以後讓孩子出過讀書。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周圍的孩子有小學出去的,初中出去的,高中出去的,大學出去的,研究生出去的。有的孩子很適應,成績很好,順順利利完成學業。也有的孩子弄得一塌糊塗,最後不得不由父母把他接回來,繼續在國內找學校。
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國外讀書呢?鍍金這事兒應該已經不存在了吧!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去國外讀書,海歸變海待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公司裡那些從國外回來的孩子也未必就比國內上大學的孩子強多少,而且很多情況是他們現在的工資和他們父母送他們去讀書的花費根本不成比例。就算這樣,我似乎還是希望有機會送孩子出國讀書,最關鍵的原因是希望他能開眼界,長見識。雖說網路讓我們的世界無距離連線,但是有很多東西還是需要第一手的經驗的。孩子眼界開闊了,思想才能更開闊,讓一個從沒出過縣城的人胸懷世界,雖說不是百分百不可能,但是確實難度比較大。而眼界這個東西,很多時候是需要親身經歷才能改變的。 -
5 # 明月出天山42
只要孩子自律性強,肯上進,絕對在自己能力內全力支援。畢竟歐美國家透過二次工業革命後在很多方面比我們確實先進。讓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給他選擇的權利,這是做父母的給他最好的禮物
回覆列表
應該不會,可以肯定的是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都認為國外的教育體制好,可是是否適合你家孩子,還得仔細斟酌。中國式思維第一條,“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很多孩子被送出國的首要原因;其次,家長的追風、炫富是第二條,百利天下老師聽過有的家長說,“這麼多錢沒地花,不如送他去留個學,花點錢。”聽到這樣的理由,也只能說,有錢就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