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開見佛悟無聲

    據我個人看來,光靠打擊是不能把孩子培養成才的賞識教育包含有對孩子的欣賞和認識,對孩子的信任鼓勵肯定在我們中國的家庭中,其實是很缺乏賞識教育。缺乏對彼此的欣賞和肯定,讚揚等各方面的正面的影響。就拿我個人來說,有時候對孩子和對家人說話時,多多少少帶些諷刺的口吻和貶義的口氣在裡面,其實也是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在我小時候從來都沒有被父母表揚過,即使自己做的很好,也沒有聽到過讚揚。在家裡得到最多的就是批評和捱罵。還有看不起。所以對這些我深有感觸。看了一些國外的電影。對於外國人的說話方式,我非常欣賞,說話很直接。對於孩子的問題可以很直接的提出來,而不用貶義的詞語去貶低孩子,尊重孩子的看法,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是非常可貴的。其實不只是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需要賞識。在朋友之間,夫妻之間,如果都能相互賞識。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會更加融洽。

  • 2 # 愛口優

    我個人認為,“虎爸虎媽”的教育方式不能簡單地說是“打擊教育”或者“挫折教育”。因為,凡事都有兩面性。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把“虎爸虎媽”叫做“挫折教育”是因為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無非也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這種教育方式,在另一方面也叫做“打擊教育”。孩子年紀不大的時候,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它都屬於一個發育階段。如果父母過於嚴苛,會對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傷害,嚴重者可能會讓孩子在心裡留下陰影,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發展。

    大部分爸媽是愛孩子的,對孩子友善也好,嚴厲也好,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個人不太建議“虎爸虎媽”的教育方式。因為誰都想要被認可,更別說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所以,“賞識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對孩子要求嚴格的時候,也別忘記適當的稱讚孩子,兩者結合,對孩子的人格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樂成長!

  • 3 # 家是一塊田

    虎爸狼媽,這種教育我個人不贊成,孩子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是需要用正確的愛來澆灌的,而不是說天天打擊,天天給受挫折,有的挫折可以有,有的挫折是可以避免的,挫折就是挫折它還是痛苦的,不會給人帶來歡樂,自己孩子能避免為什麼要故意給他挫折呢?以後的人生會有更多的挫折還不夠嗎!賞識是一定要的,關鍵看你怎麼正確使用。教育是一門大學問!

  • 4 # 禾沐全息心理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回復。@悟空問答在討論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模式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我們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按照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大多數父母都應該是希望讓孩子能夠贏在未來。既然我們是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我們就需要考慮一下,孩子在未來究竟會遇到什麼?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的話,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必然會遇到挫折、打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同樣,也會有人對他表示賞識、認可。這就是我們真實的世界。就像電影《駭客帝國》裡面的那句經典臺詞: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這個真實的世界也許存在著種種讓我們不滿意的地方,但是他的確如此,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如果一個人的世界中,只有挫折、打擊或是賞識,這個環境是病態的、非常正常的,甚至我們可以用魔幻世界來形容。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複合,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某種純粹的生活模式。如果這個世界如此,而我們的孩子又不得不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之中,那我們就有必要讓孩子提早感知這些內容。提早感知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將來人生中的猝不及防少一些。而不是現在給孩子營造一個完美的假象,或者是殘酷的人生。然後再想當然的認為,但我們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坦然面對複雜的人生了。事實上,如果說他從來沒有體驗過這些內容的話,倉促面對就有極大的可能引發認知系統的崩潰。在我的諮詢工作當中,經常會有一些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進行諮詢,他們諮詢的主體內容大多就是社會適應性問題。因為他們會發現,家庭和學校給他們營造的環境,跟社會的環境差異太大了,大到了讓他們無法接受的地步。當然可能有一些人認為這只是個例,不能代表全面的現象。我們不討論有這些問題的孩子究竟佔有多大的比例,但是他們的存在至少說明會有這樣的現象。當你沒有接觸過某一些社會形態,而你又必須去面對的時候,這個現實就又很大的機率對你產生極其強烈的壓迫感和衝擊感。所以,任何一種教育模式都不應該是獨立存在的,他們是相輔相成的。不存在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核心在於適合與否。如果我們簡單選擇某種自認為優秀的模式去教育孩子,這就是最典型的非黑即白的模式,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偏激的教育方式。

    沒有複製貼上,禾沐心理,只有原創!(ง •_•)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品牌的真皮沙發值得購買?選購真皮沙發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