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indowworld
-
2 # 悠遠說
說到澳門的大三巴,不得不說到當年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這是從所謂地理大發現中得益的首批國家之一。葡萄牙人在航海王子亨利的大力支援下,不斷地前往未知世界進行航海探險,從而讓葡萄牙邁出了歐洲的大門,走向了世界。最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開通了繞道非洲好望角、直達印度的新航路,並經爪哇、馬六甲等地區來到了《馬可波羅》一書中被描繪黃金遍地的國家——中國。
當時的中國正值大明王朝的中期,作為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大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直處於亞洲文化圈的頂層,以天朝自居,根本不想和海外蠻夷之國進行什麼貿易往來。何況,當時明政府還實施海禁政策,所以葡萄牙人本想和中國做貿易,卻碰了一鼻子灰。他們也曾想過動武,不過以他們當時的實力卻是被大明王朝打得落花流水。後面終於獲得了明朝地方政府給予的澳門地區留居權,還是必須付租金的,這樣才在澳門取得了一塊落腳之地,從而把澳門打造成現在中西文化交融薈萃的城市。
在落腳澳門後,葡萄牙人也帶來了基督教文化。一方面是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需要,另一方面葡萄牙人航行擴張的目的,除了貿易之外,也有向外傳教的因素,所以澳門逐漸成為了西方傳教的據點,是天主教在東方的傳教中心。明清來華的西方傳教士,第一站就來到澳門,經過短暫的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後,再進入中國內陸。他們學習的地方,就是在澳門設立的聖保祿學院,有學者認為這是在遠東地區設立的第一所西式大學。而聖保祿學院又是由耶穌會聖保祿教堂發展而來。聖保祿是聖經人物,即新教的使徒保羅,因天主教廷將他封聖,故而葡萄牙人稱為聖保祿。葡語“聖保祿”發音接近粵語中的“三巴”,這樣聖保祿教堂也稱“大三巴教堂”。
這所教堂是天主教耶穌會主導,澳門本地工匠和流亡到澳門的日本天主教徒共同建造的。建築上糅合了義大利、中國、日本的藝術裝飾風格,有象徵日本的菊花,也有象徵中國的蓮花。在教堂前壁上,還有中文鐫刻的“聖母踏龍頭”、“鬼怪誘人為惡”等箴言。
可惜這座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堂,多災多難,兩度毀於火災。最後一次火災後,只剩下耗資3萬兩白銀的教堂前壁遺址。因其外形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就有了大三巴牌坊的稱謂。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同時也為“澳門八景 ”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這座號稱“東方梵蒂岡”的聖保祿教堂與其附屬的聖保祿學院都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但是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卻難以磨滅。在這裡曾留下不少在華傳教史上知名教士的足跡,如陸若漢、羅明堅、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他們在歷史上不止是西方傳教士的身份,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回覆列表
是一個牌坊,百度百科有詳細介紹。以下: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 ,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於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同時也為“澳門八景 ”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大三巴即聖保羅教堂的遺蹟,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八景”之一,位於炮臺山下,左鄰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下連68級石階,極顯巍峨壯觀。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該教堂始建於1637年,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大牆,此牆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國石獅頭,是西方宗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以上均為百度百科的資料,我只是個搬運工。
下面說點百科上面沒有的, 澳門作為中國的另外一個特別行政區,因為經濟歷史文化種種原因,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友好很多。週末人會比較多一些,但是真的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賭場之外,還有很多酒店。相當於美國Las Vegas的縮小版。答主個人比較推薦Wynn palace(永利皇宮酒店),相對威尼斯人等酒店來說,比較新,整個酒店氛圍很好,氣派而且價效比很高,有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