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魏布斯

    好像是問的很專業

    但是沒有盾構間隙這個專用名詞吧,我猜想可能是盾尾間隙。

    盾尾是盾構機結構上最靠後的部分,管片(襯砌)的拼裝就在那裡進行。

    盾尾間隙是客觀存在的。首先要知道隧道生產的順序是推進,拼裝管片再推進、拼裝,如此反覆。管片是在盾構機內部(盾尾)進行拼裝的,拼裝完管片後進行下一環的推進,在下一環的推進過程中,管片會慢慢的脫出盾尾,與土壤接觸,一般完成一環的推進後,上一環的管片有一部分留在盾構機內,另一部分則和土壤基礎。

    實際情況下,盾構機在推進的時候不可能保持一直線,況且設計軸線也不可能是直線,所以盾構在推進時需要不停的糾偏使其基本按照設計軸線推進。前面說到管片是在盾尾進行拼裝的,緊貼著盾尾,但既然要糾偏就不可能完全緊貼,要不然盾構機就被管片卡死了。所以在盾尾和管片之間是有一定的空隙的,這個就是盾尾間隙。

    再來說同步注漿和二次注漿。前面說管片是在盾構機內部進行拼裝的,那應該就好理解盾構機的外徑是比管片的外徑大,也就是說管片脫出盾構機時,管片和土體之間是有空隙的,如果這個空隙沒有及時的進行填補,那可以想象隧道上(管片上)的土體會塌陷下來,從而造成地面的沉降,而隧道下沒有東西支撐了,隧道也會陷下去,發生位移。從而就需要進行同步注漿。同步注漿管管道出口就設定在盾尾的最尾部,在管片脫離盾構機的同時進行注漿,通常是在圓周上設多個孔,這樣就可以貼補管片與外部土壤的空隙。

    同步注漿是在盾構推進的同時進行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地面的沉降和保護隧道,使其不發生位移。而二次注漿是在後期發現同步注漿效果不好,再補註漿液。二次注漿是補救措施,能不用當然最好不用,而且效果一般也不好,對地面的沉降尤其沒什麼用了,人家沉都沉了,不可能再頂上去吧。

    最後是注漿壓力控制,一般在盾構機上會有注漿泵,普通是控制兩點,注漿泵的出口壓力,另一個點放在注漿管上。一般注漿管從盾尾部分開始就是埋在盾構機裡面了,直到注漿管的出口都埋在盾構的鋼板裡面。所以為了可以方便更換都放在埋設部的前面一點。注漿壓力通常就是控制這個壓力,壓力大小設定和盾構機的埋深有關係,埋得深外部壓力就大,如果你的注漿壓力不夠,那就打不太出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利用陀螺儀實現兩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