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急診猴子
-
2 # e醫路有你
神經官能症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涉及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多個方面,但以心理社會因素為主。
生物學機制上看,其涉及遺傳、生化及其他因素。
遺傳因素,經過研究發現患者後疑病症均存在著一種現象,也就家族聚集性,其以及親屬發病率遠高於其他正常人群;生化因素,是指研究發現,很多患者發病可能顱腦與NE、5-HT系統功能改變有關;其他因素,很多腦內器質性疾病都可以導致神經症症狀,如腦炎、癲癇、顳葉損傷等,對於某些強迫症患者經過腦影像學檢查發現其腦內雙側尾狀核體積縮小。
從心理學機制上看,很多流派及學者都強調精神上的因素是起病根源。
心理動力學理論認為該病起病與幼年時慾望、經歷、意識被壓抑致潛意識狀態有關,但由於長期被壓抑就出現了個體痛苦感;一些神經症的發作是由於無法壓抑本我的衝動,而超我的意識要求過高、過強,這就導致了兩者發生衝突,無法保持平衡。
行為主義學派認為,神經症是後天習得的社會性行為,與錯誤的學習有關,經過環境或自我的強化而固定。
實驗性神經症學說是指用各種特殊方法使高階神經活動發生功能性障礙。
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情緒及行為都是透過認知為中介,並不是由於不良環境刺激導致,強調了認知的作用。而某些歪曲的認知,會導致不合理、不恰當的情緒反應,這些反應超過一定限度與頻度,便表現為疾病。
-
3 # 青音約
首先神經官能症現在不是病,但它之前是屬於疾病的。因為進行精神病診斷的標準,美國精神疾病協會發布的診斷標準DSM-4中,神經官能症又稱神經症或精神神經症。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病程大多持續遷延或呈發作性。
在舊的診斷標準中,這是個精神疾病。但是最新的DSM-5中,已經移除了神經官能症,也移除了神經衰弱。也就說,現在這已經不是個病了,沒有這麼一說,也沒有神經衰弱這麼一說了。其他的強迫症、焦慮症等等,都被收納進具體的病症之中,比如焦慮障礙等。
所以,對你的問題的回答是,神經官能症不算病,但是其中的一些症狀都在具體的病症中,比如你有強迫症,就按照強迫症治療,就是這個意思。正規醫院的精神科醫生肯定不會在現在還做出官能症的診斷,所以如果有懷疑,可以去專業的精神病醫院進行正規系統的診斷,如果需要進行再下一步的治療的話,需要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儘早地恢復到健康的狀態。心理疾病其實就是精神疾病,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心理症狀只是表現,所以要正確對待,不要糾結於是不是病,而是哪有問題,就去看哪。
-
4 # 智慧神健身服務
首先說神經官能症不是病,是神經系統出了問題,也就是我們的精神意識不能自控了,或著說自控能力差了,我們可以強化自身神與形的訓練,加強自控能力,很快就解決了!
生命在於運動,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回覆列表
你好,答案很明確,神經官能症是病,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新的醫學模式告訴我們, 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應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綜合地考慮。根據這一觀點, 我們習慣將疾病劃分為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兩大類。
神經官能症它是一組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的症狀群,沒有可明確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但是患者確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
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功能性疾病肯定是有相應的物質基礎的,功能性疾病的發生必然遵循結構決定功能的原理,只不過現在的檢查手段還暫時不能完全揭示罷了。但是我們相信,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當疾病性質破譯到特殊的超微結構水平、遺傳基因水平時,功能性疾病的結構變化也就會自然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