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羽屏
-
2 # 影子錄
謝謝你的邀請,我家小寶從出生就一直是我帶著的,剛開始有想過把他給他奶奶他們帶,後面覺得寶寶的成長就一次,我想陪著他,後面跟我老公就商量,我在家帶寶寶,暫時不上班,等到寶寶三歲上幼兒園,再考慮工作的問題,因為寶寶一直在身邊,所以沒法體會[呲牙]
-
3 # 鰻魚遊戲
像這種情況的很多人都有,大多數都是因為家裡經濟能力不行,被逼出去工作的,要是經濟允許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去遠方工作。也有人想說在自己家鄉做不行嗎?一定要去遠方嗎?我只能說每個地方經濟發展不通,工薪也不一樣,看自己情況。
還有一種是不想帶小孩的,這種情況也有,反正自己不會帶或不想帶,留給父母帶,自己出去工作給家裡增加點津貼也好過在家閒著。
不管是那種情況,我們都是為了生活,為了孩子才出去工作的,就算難熬和不捨,也只能咬牙堅持,生活不易,切要堅持。
-
4 # 暖暖媽媽談育兒
我沒有體會過很長時間的跟寶寶分開,但是我覺得如果長時間跟寶寶分開,最關鍵的問題不是你們互相想念,而是如何在你不在的時候做好孩子的教育。
我有一個朋友雖然一直在家,但是因為在家工作很忙,所以他幾乎很少管孩子,孩子都是交給爺爺奶奶帶,然後孩子3、4歲以後就發現有很多毛病,脾氣也很差。那個時候想補救的時候就很晚,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糾正他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說跟孩子長時間分離,關鍵是要與照顧她的人達成一致,如何教育孩子。要關於教育孩子與陪伴、照顧他的人形成一個共識,比如不能嬌慣孩子、要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如果帶他多去與小朋友玩耍等等問題。看似是一些小問題,但是他卻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習慣走向。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
其實,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例子,你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但不陪伴她、關注她,那也是毫無意義的。當你無法足夠陪伴孩子的時候,關鍵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要給足孩子愛的感受。
所以,建議你可以儘可能的多回家去陪伴孩子,因為一歲左右,回家看望時,多增加互動,身體接觸,愛的撫摸這種增加愛的感受的行為。平時多影片聊天,瞭解孩子的情況,若發現孩子性格有偏差時,及時溝通、糾正。
在孩子0-6歲性格養成關鍵期,不要因為父母的陪伴缺失而造成性格方面的缺失。我們在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去陪陪孩子。
-
5 # 墨韻小敏
寶寶剛一歲媽媽就要離開,想必媽媽也是不得已吧?不然孩子這麼小就離開,媽媽肯定也不忍心吧!
一歲的寶寶正處於丫丫學語的語言發展期、自我意識的萌發和依戀關係逐步建立時期,媽媽的離開就是推倒孩子的安全牆讓他失去安全感。讓寶寶覺得媽媽不愛自己,要拋棄自己。會讓寶寶產生恐懼和害怕,從而導致寶寶的情緒不穩定經常哭鬧。
此時的寶寶是需要媽媽無條件的愛、需要媽媽重視自己,需要成為媽媽世界裡唯一關注的人,因為寶寶的世界裡全是媽媽。
0~3是寶寶的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
他需要的是媽媽無條件的愛、媽媽的關注、媽媽很好的迴應。媽媽對寶寶的關注與重視會讓他形成安全感,讓他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媽媽心中最重要的人,他是有價值的。
反之,媽媽的離開會讓他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媽媽不愛他,他沒有存在的價值。
同時會影響到他長大以後的生活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回覆列表
一個母親,再苦再累再窮都不能把這麼幼小的孩子丟家裡給別人帶。
當孩子找不到媽媽的時候是個什麼心情,簡直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