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手帳的顆顆星
-
2 # 妍姐健康微課堂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過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這本書有理論,也有實踐操作題目。我是參加思涵創業講書訓練營時讀到這本書的,還嘗試著做思維導圖。讀了這本書之後,檢視了自己以前的交流溝通方面,找到問題所在。嘗試著按書中的方式方法改變自己的交流方式,用到工作和家庭生活、社會交往中,受益非常大。
最近看的是拆書幫幫主趙周和另外兩位作者寫的《提問力》一書。
《提問力》這本書比較淺顯易懂,作者是根據生活中的具體場景來安排行文的。比如如果有人向你請教,你卻不知道答案,那就可以採用“蘇格拉底提問法”。
當安慰受傷的人時,則可以採用共情型提問模型;而當被忽悠或欺騙時,則可以透過對抗性提問來進行談判。
想要舉辦一場有質量的聚會,則可以採用焦點談論法來讓活動辦得有質量又有意義。
後面還有許多場景提問法,都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話題,好理解,也好實踐。
對於不太會提問的人來說,可以以此書作為思維啟蒙,相信會有不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