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說過什麼倒數率的,我的理解,你說的應該是“倒易率”或“安全快門速度”。
安全快門速度,就是指在沒有防抖裝置的情況下,穩定拍攝保證畫面不抖動虛掉的最低快門速度。一般來說,135全畫幅相機的安全快門,速度不能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如果比鏡頭焦距的倒數速度還慢,則在此焦段下,拍攝容易虛掉。舉個例子:
機身佳能1DXII或者5D4,鏡頭EF50mm/F1.8STM,機身沒防抖,鏡頭也沒有。你要拍個室內人像,如果不設定AUTO ISO和自動安全快門速度的話,理論上,你需要讓曝光時間比1/50s更快,才能保證畫面穩定。1/60s,1/80s以及更快都OK。
相反,如果你設定了一個1/30s的快門速度,那很有可能就虛了。
然後,你覺得50mm室內玩兒不開啊..不給力,換個EF24mm/F1.4L II,拍大長腿~這時候,你的安全快門速度,理論上就要比1/24s更快,所以,1/30s還算是OK,畢竟視野廣了,輕微的抖動看不太出來。當然,1/60s及更快的速度更安全一些。
倒易率。
這東西是存在於古老的膠片時代的玩意兒了,現在沒啥用,可以不用瞭解那麼多。
簡單講,光照度和時間的量值可以互相置換,只要曝光量相同,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效果應當是一致的。這種相互作用的關係,就叫做倒易率。但在長時間曝光的時候,膠片的曝光量並不隨著時間的增加而線性均勻增加,這是膠片化學乳劑的曝光特性,這種現象,叫倒易率失效。
過去來說,都是以1s為界限,曝光時間在1s以下,可以不用考慮倒易率,1/2s的曝光時間,是1/4s的一倍,妥妥的。但當曝光時間超過1s時,膠片乳劑的感光能力及曝光效果是曲線下降的。也就是說,2s的曝光,並不一定是1s曝光時間的1倍,且越往後越不靠譜。1分鐘的長曝的曝光量,並不是30s曝光時間的一倍……這就是所說的“倒易率失效”,這時候,你就得查閱不同膠捲的曝光資料,結合環境溫度,來判斷曝光的精確時間了。
現代膠捲差不多能做到曝光1分鐘之內都是OK的,超過1分鐘的曝光,還是得查閱官方資料,結合經驗去判斷了。
用數碼就沒這個問題,RAW是王道,無壓力。膠片這種東西,讓它隨歷史逐漸淡去好了。
沒聽說過什麼倒數率的,我的理解,你說的應該是“倒易率”或“安全快門速度”。
安全快門速度,就是指在沒有防抖裝置的情況下,穩定拍攝保證畫面不抖動虛掉的最低快門速度。一般來說,135全畫幅相機的安全快門,速度不能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如果比鏡頭焦距的倒數速度還慢,則在此焦段下,拍攝容易虛掉。舉個例子:
機身佳能1DXII或者5D4,鏡頭EF50mm/F1.8STM,機身沒防抖,鏡頭也沒有。你要拍個室內人像,如果不設定AUTO ISO和自動安全快門速度的話,理論上,你需要讓曝光時間比1/50s更快,才能保證畫面穩定。1/60s,1/80s以及更快都OK。
相反,如果你設定了一個1/30s的快門速度,那很有可能就虛了。
然後,你覺得50mm室內玩兒不開啊..不給力,換個EF24mm/F1.4L II,拍大長腿~這時候,你的安全快門速度,理論上就要比1/24s更快,所以,1/30s還算是OK,畢竟視野廣了,輕微的抖動看不太出來。當然,1/60s及更快的速度更安全一些。
倒易率。
這東西是存在於古老的膠片時代的玩意兒了,現在沒啥用,可以不用瞭解那麼多。
簡單講,光照度和時間的量值可以互相置換,只要曝光量相同,感光片上得到的曝光效果應當是一致的。這種相互作用的關係,就叫做倒易率。但在長時間曝光的時候,膠片的曝光量並不隨著時間的增加而線性均勻增加,這是膠片化學乳劑的曝光特性,這種現象,叫倒易率失效。
過去來說,都是以1s為界限,曝光時間在1s以下,可以不用考慮倒易率,1/2s的曝光時間,是1/4s的一倍,妥妥的。但當曝光時間超過1s時,膠片乳劑的感光能力及曝光效果是曲線下降的。也就是說,2s的曝光,並不一定是1s曝光時間的1倍,且越往後越不靠譜。1分鐘的長曝的曝光量,並不是30s曝光時間的一倍……這就是所說的“倒易率失效”,這時候,你就得查閱不同膠捲的曝光資料,結合環境溫度,來判斷曝光的精確時間了。
現代膠捲差不多能做到曝光1分鐘之內都是OK的,超過1分鐘的曝光,還是得查閱官方資料,結合經驗去判斷了。
用數碼就沒這個問題,RAW是王道,無壓力。膠片這種東西,讓它隨歷史逐漸淡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