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媽媽育兒經驗
-
2 # 幸運的鼻涕蟲
人們對大腦的研究進展還很淺,我只知道有語義飽和,就是指的一個詞看久了就會忘記本來的意思。感知飽和估計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吧,究其原理現在普遍的認識是神經被你玩累了。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耗能的器官,占人體耗氧量20%,在遠古的生存最佳化策略下,我們這精貴的大腦變成了一個超級懶漢,能不動就儘量不動。那麼哪些事情最消耗能量呢?要呼叫認知和邏輯思維的功能是最耗能的,因此大腦的應對機制是,透過反覆的強化,將一些經常重複的資訊儲存到大腦皮層裡,變成快取包,要用的時候直接呼叫,而不需要再呼叫邏輯處理區域去運算。比如我們習得的駕駛技能,剛開始你會特別緊張,呼吸急促,不知措施,不斷回憶師傅教的技術要領,要不了多久就會非常疲憊。但是一旦成了老司機,開車打電話、聽音樂,想幹嘛幹嘛,開幾個小時才會覺得精神疲憊。這就是典型的從邏輯功能切換到了直接呼叫快取。 我們識別人臉、漢字也是這樣,記住具體的圖形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我們的大腦會採用聯想和抽象的機制將這些圖形符號化(看看電腦裡是圖片佔記憶體還是字元佔記憶體你就明白了),並且在識別比較複雜的影象時,會先進行整體識別,也就是先看看在記憶中有沒有相近的圖形來匹配,如果找到了,那麼再校驗其中幾個關鍵點,而且校驗點不會太多,如果都匹配上了,那就直接給出結論完成記憶搜尋。結果你也知道啦,這麼不負責的工作,認錯的機率肯定是很高啦,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用每次都費力的去回憶這個人是不是我們認識的。這也是為什麼臉上有麻子之類的明顯特徵的人給人的印象會比較深刻,因為特徵點太明顯了,校驗工作也就變得簡單了,自然就更容易回憶起這張臉來。而對應的例子就是你很難區分那些韓國女團,因為都是瓜子臉,高鼻樑,可以進行差別校驗的符號太少了,認起來就特別累。
那麼問題就來了,看一個熟悉的畫面太久為什麼會變得陌生?調取記憶是要耗費神經裡的神經傳導介質的,反覆看到同一個畫面,就意味著反覆去同一個地方調取快取來進行關鍵點檢查。同一條神經資訊多來幾次,介質消耗速度大於補充速度,神經就不再工作了。大腦抽取不到足夠的記憶來完成識別校驗工作,自然也就越來越無法理解影象的含義了,陌生感因此而產生。
回覆列表
這涉及到大腦對整體與部分的認知,我們之所以認識這個漢字,是對漢字的整體結構熟悉,當我們看一個字久了,大腦的知覺就會從整體轉向部分,就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筆畫上,進而對整體知覺有所抑制。從而產生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