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你百科全書
-
2 # 陌上花開j
小時候在老家,一到傍晚,就會看見蝙蝠在天上飛,飛的也不高,大概就比房頂的高度略高。小時候覺得蝙蝠長的很特殊,黑黑的,聽老人講,蝙蝠的眼鏡看不見,全靠耳朵辨別聲音和方向,那時候覺得蝙蝠真厲害。在我們老家,蝙蝠被叫做“夜馬虎”。大概就是因為它只在夜裡出現,而且眼睛還大不管用吧。
後來上了學才知道,蝙蝠並不是眼睛看不見,視力也不差。但是“夜馬虎”這個稱呼卻一直叫到現在。
-
3 # 小小溫州人bailu
在溫州話裡,蝙蝠叫老鼠皮翼。我覺得這個名稱取得很棒,非常形象生動。首先,蝙蝠長得有點像老鼠。其次,蝙蝠能飛。第三,蝙蝠沒有像鳥一樣的羽毛,看上去就像只有一層黑乎乎的皮。老鼠皮翼就是“會飛的皮老鼠”。
-
4 # 東方火炬
在我們這裡,“蝙蝠”叫“簷覓虎”不知真正的字怎麼寫,只是讀音,記得小時候,一到傍晚蝙蝠就出來飛,大人們說簷覓虎白天看不見事,所以黑天才出來找食吃,我們看到簷覓虎在空中飛,就脫了鞋拋向空中,說簷覓虎會鑽進鞋裡邊去,可是,不知扔了多少年也沒抓住一隻蝙蝠,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的事,彷彿就在昨天,雖然那時很窮很苦,可還是留戀過去的童年。
-
5 # 木末風微
簷老鼠
識字曉事以後,覺得這個稱呼通俗易懂還是相當貼切,是老百姓在生活中細緻入微的觀察,根據蝙蝠的生活習性及外貌特徵得出的合理命名。
簷——顧名思義,屋簷。以前九州大地基本都是瓦房,蝙蝠躲藏在簷間生活,與人類的生活軌跡交織在一起。傍晚便從屋簷底下的陰暗處飛出來覓食。簷,點明其居住的地方。
老鼠——外形很像老鼠。中國很多地方都喚其x鼠。可以說很形象啦。
-
6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蝙蝠,在河南一般的稱為:鹽變蝙,而且據老人們傳說是因為老鼠
-
7 # Keli的vlog
【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似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膜相連,常在夜間飛翔,捕食蚊、蛾等昆蟲。視力很弱,靠自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作者的家鄉對於蝙蝠的叫——燕兒鼠
-
8 # 近距離HOH
蝙蝠大多是吃蟲的,朋友們介紹的很詳細了,但也有吸血的,吸食牛,馬等動物的鮮血並傳播疾病,這些可能是影視,文學作品中跟吸血鬼有關的素材來源,它們住的遠,咱們這裡的小蝙蝠還是很可愛的,小時候白天燕子,傍晚蝙蝠,老人都是不讓打的,扔過鞋,它會追著飛,但不會鑽進去,,,,早先的庭院街巷文化已經不多見了,大人們搖著蒲扇三五成群喝茶聊天,孩子們穿街走巷追逐打鬧,看見蝙蝠飛過,豆脫下鞋來扔上去,看看它要往誰的裡邊鑽,,現在下了班,放了學,都往家裡鑽,街上根本見不著人,,緣由是作業,網路,空調,黑蚊子,,,。誰作用大一點呢?。。。。小時候叫它簷片虎子,,座標臨淄。
-
9 # 槐鄉老根
ya piao hu lou,這是我們這裡對蝙蝠
-
10 # 汽修博士
大家的回答我也沒看完,不知道有沒有陝西•西安•長安區這一帶的鄉黨回答?
我們長安區這裡的叫法是“夜彪狐”,字對不對就不知道了,反正音是對的!
-
11 # 情韻三灣
鹽變糊,(傳說是老鼠偷吃鹽變成會飛的老鼠)還有一句俗語:小燕兒跟著鹽變糊:兄熬眼兒不吃啥。證明鹽變糊屬夜行動物。
想捉到鹽變糊,很容易,每當天擦黑兒,夜幕降臨的時候,成群成群鹽變糊在一塊低空飛翔。用一根長竹杆豎起來,左右搖晃旋轉,鹽變糊會圍繞竹杆暈暈糊糊的飛,一會兒就會撞到杆子上,落下來。鹽變糊面目很猙獰,一般的小朋友不敢用手捏。
-
12 # 老羅15647
我們老家把蝙蝠,叫簷別虎,它飛行很利害,據老人說,是老鼠偷吃了鹽巴就變成這樣就能飛,它專門在一些洞裡,或沒人居住的老宅裡,生存。這種動物,特煩人,有人見到它會身上起雞皮疙瘩,很髒,黑色的,不停的飛來,飛去!它長的像老鼠,但有翅膀!很嚇人!我小時候看見過!
-
13 # 大怪帥
我們那裡叫楊馬唬子。小時候傍晚時分看著飛來飛去的楊馬唬奔跑著高喊:楊馬唬子早來,我給你zhou雙好鞋。重複喊著,不停奔跑著。並樂此不疲。現在想想。那時真憨熊。累不累啊?歇歇不行嗎?(山東東平)
回覆列表
我家鄉在山東德州,這裡的人稱蝙蝠為“嚴馬虎子”(音譯),具體字怎麼寫我也不清楚,老一輩人是這麼叫的,現在年輕一輩人就叫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