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真實看天下

    有大眾的評判標準。也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審美的能力來自於個體的成長過程、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審美也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達。

    成長過程、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是人的認知來源。一個山區的孩子,在認知範圍內,他能很容易地做出自己的判斷,選擇他認為好的、美的事物。但無法對國際設計做出判斷。由於這類事物超出了他的生活範圍,他是沒有辦法“建立認知”的:印象畫,為什麼好好的畫面要重疊在一起,好像看不清楚了?為什麼字母不是連貫的?……那麼多點點會不會很奇怪?沒有認知,也就無從形成判斷體系,自然無法分辨好壞美否。

    在設計師的生活中,接觸及思考各種設計和美術作品的時間比普通人多得多,因此設計師的認知範圍更大,也能更多地從理性角度去分析判斷一個作品的好壞。設計師認為,用重疊的方法制造視錯很有衝擊力,把字型交錯是為了增加畫面豐富度,點線構成畫面的明暗對比和色相對比都很不錯,留白做出的空間也足夠表達美感。

    當然,他也可能什麼都沒想,僅憑直覺決定他喜歡不喜歡。

    審美好壞原本就是主觀的。

    審美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表達。從這個角度說,審美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看法。

    假設我們拿兩張油畫給設計師A和山區孩子B看,A喜歡畢加索的畫,而B喜歡居奶奶的畫。由於在表達“我喜歡XX”的權利上人人平等,我們不能因為A的設計師身份,就斷言A的選擇“更好”。

    A或許瞭解畢加索對繪畫史的貢獻、能說出這幅畫技法上的創新、觀念上的飛躍、瞭解它的價值、同時也能清楚判斷鄰居奶奶的畫的價值,並且能經過理性判斷做出自己的選擇;而B做出選擇的原因,也許僅僅是因為“鄰居奶奶畫的花我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howlong造十個句子急!and用howfar造十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