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仰望星空卻眼高手低

    廣義相對論才有的概念,而且貌似並非是一個可準確計算的概念。如果是大學或者高中物理中出現這個概念,不是老師腦子抽筋了就是印刷出錯了

  • 2 # new電動車快快來

    概念搞清楚就可以。你在汽車上,車速v0,汽車剎車,汽車給你施加與行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讓你從車速v0降為0。與此同時,你也給汽車施加了一個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同的作用力,這個力就是慣性力。汽車座椅設計(包括安全帶設計)就要考慮這個力,必須遠大於乘客的這個慣性力,否則一個急剎車,座椅壞了或者安全帶斷了,人飛出去了。

  • 3 # 綠水青山48936175

    當然不科學,它的產生是為了迎合人們的日常主觀思維設定的物理假設,牛頓三大定律是宇宙的運動真理它也是理想狀態下運動定律是客觀定律沒有附加人的主觀意識,說牛律不適合非慣性系是人們用主觀的觀察現象與客觀的物理運動現象沒有區別明白產生的誤解導致的結果。

  • 4 # 騎士風雨如晦

    慣性與力的區別:

    一,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與其他物體無關。力是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兩個物體,缺一不可。

    二,力有三要素,既大小,方向,作用點,而慣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大小隻於物體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無關。

    三,物體正因為具有慣性,才會滿足慣性定律。不存在慣性力,也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

  • 5 # 力學Nerd王小胖

    1、什麼是慣性力

    在力學上,慣性力指的是物體存在加速度而導致的一個虛擬定義的力,其大小為F=-ma,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反。

    2、慣性力的性質

    1、與加速度和質量有關。

    2、虛擬力,實際並不存在。

    3、與加速度方向相反。

    3、為何提出慣性力

    法國科學家達朗貝爾在研究牛頓第二定律的時候,發現把加速度那項重新定義成一個“力”,就會得到一個非常完美的表示式,這個表示式裡全部都是力。這樣的話,即使物體存在加速度,在分析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靜力學的內容進行求解。即:將動力學轉化為靜力學。

    達朗貝爾把這個帶加速度的項稱之為慣性力。

    慣性力有何作用

    慣性力的提出,大大簡化了動力學問題的計算。我們只需要知道物體的加速度,就可以算出其慣性力,然後根據物體的受力圖,按照“平衡”的方法,來求解。

  • 6 # 草獅子

    慣性力。

    慣性,力。

    直面理解:慣性系統對外產生的力。

    慣性力是假想力。

    慣性力實際上並不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原本將物體加速的力,因此慣性力為假想力。

    慣性是經典力學的基本概念。

    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

    描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牛頓第一定律定義了一個沒有加速度的參考系——慣性系。

    牛頓第一定律為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頓運動定律建立起來的質點力學體系原理奠定了基礎。

    在控制系統中還有慣性環節,具有狀態不可瞬變的特性,狀態的改變需要過渡過程。

    電路中的電容是典型的慣性器件。

  • 7 # 1號火鳥

    我覺得這個用語值得推敲。首先,力是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發生程度的描述。慣性是物體的運動狀態描述,不一定牽涉到相互作用,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相互作用有四種方式,或者說四種作用力。沒聽說有慣性力這第五種作用力。運動物體的相互作用的力有四種,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核力。

  • 8 # 教育反思者

    “慣性力”這個概念非常科學(這個“科學”是形容詞),因為科學(這個“科學”是名詞)總是循序漸進的發展中。在F=ma中,把--ma稱為慣性力,這隻適合F為定值。當F為變值,比如從0逐漸增大到5000N,則物體的加速度也必然是逐漸增加的。如果ma總是等於F,則加速度就不該增加,顯然與事實矛盾。因此,在F增加時,F>ma,反之,ma>F。

  • 9 #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慣性,是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下,保持原來的運動或靜止的狀態。

    慣性力,大概是指將一個運動的物體,反推至靜止所需要的力。

    因此,所謂慣性力的大小,應該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運動物體的質量;

    2、運動物體的初速度;

    3、從運動到靜止所允許的時間或位移。

    其實,這就牛頓力學F=ma的運用。

  • 10 # 量子江湖梅曉春

    這個帖子對慣性力的理解是錯誤的。慣性力是在非慣性參考系上定義的,在靜止的或勻速度運動的參考系上沒有慣性力,這是最根本的性質。比如,在轉動圓盤上感受到外盤外的拋力,這才是慣性力,在靜止的地面上是沒有的。在太陽上觀察,地球只受太陽引力,沒有慣性力,只有在轉動地球上的人才有慣性力的感覺,比如落體向東,河岸沖刷。

  • 11 # 行深遠

    慣性的本質是物體動量。力的作用和碰撞本質是傳導能量,獲得能量的一方內能密度增加,最終導致動量增加。失去能量的一方內能密度減少,導致其動量下降。這裡的關鍵是:

    力的作用和碰撞本質是傳導能量。

    力不是獨立於能的物理量,有關這方面的內容要說到均勻電場的知識。在均勻電場中電場力是從正極指向負極的,電場力本質上是電荷的電磁場分量,相互串聯形成有方向屬性的能量密度流。單位面積上的能量密度流,在電磁學上就叫做電場強度或叫做電動勢,在宏觀上它就是“力”,所以宏觀上絕大部分力是電磁力的原因所在。

    在懂得了“力”的概念後,那麼力的作用就是:能量密度流流經物體內部,使得物體內能密度增加。這一過程就象給手機充電一樣。物體內能密度增加導致其速度和質量增加,慣性碰撞是同一道理。實際上沒有什麼“慣性力”,慣性的本質就是物體的動量。

  • 12 # 木星小太陽

    科學,絕對科學。很多人疑惑“慣性力”的施力物體在哪裡,實際上“慣性力”的施力物體是存在的,符合經典力學中的定義。

    慣性力是為非慣性參考系提出來的,它的施力物體就是非慣性參考系。因為我們總能找到慣性參考系,所以大多數人排斥“慣性力”是力。

    假如整個世界就是非慣性參考系,所有的物體都有“慣性力”,一個蘋果因為“慣性力”砸到了牛頓頭上,牛頓總結出所有的物體會被世界“牽引”朝向一個方向運動,現在我們就會對“慣性力”習以為常。

    關注作者,分享更多有趣的科學!

  • 13 # 無船也渡河

    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射門,當運動員的腳離開足球后,足球並不會立即停止而是依照運動員踢球瞬間的發力方向繼續前進。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球體與空氣間的相互作用而轉彎,或者由於碰到了另一個運動員的身體而變向。在這過程中,運動員踢球時施加在球體上的力稱為“作用力”,這個力是真實的,所以球體飛了出去。此後,作用力已經消失了,可是球體依然在向前飛行。球體離開了作用力依舊繼續運動的原因,依舊是運動員透過自己的腳傳遞給球體的作用力。此時作用力已經儲存在球體裡了。通常我們將這個儲存在球體裡讓其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力稱為“慣性力”或“慣性”。這是一個不會改變方向的向量力。如果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沒有遇到某種阻力比如空氣的摩擦而改變方向,這個儲存在球體裡的力對於球體和球體上同時運動的附屬物來說就不存在了,或者是沒法感受到了。只有當球體因空氣的作用而改變方向,或受到某種阻力而停止時,球體上附著的灰塵就會沿著原有的軌跡繼續前進並與球體分道揚鑣。這個讓灰塵離開球體的原因我們將其稱為“慣性力”。其實灰塵雖然離開了球體,但灰塵並沒有改變運動方向和狀態,改變方向和狀態的是受到阻力的球體。如果把灰塵替換成人,轉彎的是汽車,人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一個飛出去的力。其實人依舊沒有改變運動狀態。所以這只是“慣性”而不是力!人或灰塵既然沒有改變運動狀態,何來“力?所以“慣性力””確實不是正確的概念!這裡面只有保持原有狀態不變的慣性存在,沒有也不該有慣性力!

  • 14 # 小星250955187

    慣性力,其實是為研究和解釋非慣性參考系而增加的力而實際上不存在,何為慣性糸? 慣性系是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的狀態即滿足牛頓第一定律的參考系,現在打個比方光滑的水平面放一個一定長的木板上面放一個木塊,木塊與木板之間接觸面是光滑的,讓木板與木塊以相同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其後某一時刻給木板一個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木板將做減速運動,以我們自己做為參考糸來描述木塊運動,木塊將繼續以原來速度大小並以原來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是靜止的以我們作為參考糸的參考糸是慣性參考,下面我們以木板做參考糸,這時木塊相對於木板是在做與減速方向相的加速運動,在這時我們覺得木塊在加速運動肯定有個加速度,有加速度卻沒有力這肯定很不可思議,為解釋木塊為啥加速為就認為或者假定受到一個力,我們把它叫做慣性力,而木板受到了一個力的作用以它做為參考糸是非慣性參考糸,所以為了解釋和研究非慣性參考糸,所以引入慣性力,慣性力的加速度與的方向參統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相同,以上是本人對慣性力的理解。

  • 15 # 老金頭100

    我是物理老師,在物理學上沒有慣性力,慣性力是物理沒學好的學生的一種叫法,凡是說慣性力的學生,那肯是物理沒學明白,在物理上只有電力,磁力,核力,萬有引力和彈力,五種力

  • 16 # 語境思維

    問題出的很好,困惑了很多物理教師。

    1 先給答案,指出問題的關鍵

    慣性力,很科學。其命名是言簡意賅的、恰到好處的。慣性力是真實存在的,是可以利用牛頓三大定律直接測量與計算的。

    例如,離心泵葉輪上的水被甩出去的參量,離心節速器,傅科擺涉及的科里奧力。

    精準理解慣性力,需要綜合考慮牛頓三大定律,而牛頓第三定律是問題的關鍵。

    由於慣性力的高度抽象性,導致不少物理教師有了一些誤解。故特寫答文,以正視聽。

    2 慣性力的意思與定義

    慣性(inertia),即習以為常的習慣性、保守性、惰性、自私性、排外性、反抗性。

    慣性力,是維持一個封閉物系處於動態平衡並具有抵抗外界干擾的保守力(或反抗力)

    例如,一個原子,其內部結構穩定性與自組性,源於核外電子與核電荷間電磁力的維持,即著名的庫侖定律表示的電磁力:

    F₁₂(r)=(1/4πε₀)q₁q₂/r₁₂²......(1)

    這裡的電磁力,作為慣性力有三個要點:

    要點1:該電磁力,作為一個狀態函式,是兩個電荷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對動態平衡的反作用力,分別作用於對方電荷。

    要點2:該電磁力,從電子電荷(相互)傳遞到核電荷,不是超距作用的,需要電荷間真空場的反電磁力(F"₁₂)作為中介再作用到另一電荷。

    要點3:特定狀態F₁₂對應特定狀態r₁₂,當原子受到外界影響,電荷之間的距離函式r₁₂就會改變而進入新的動態平衡或新的慣性力

    顯然,慣性力的大小,取決於特定的外界環境,不同的環境條件,有不同的慣性力。

    慣性力,有哪些動力學特徵?

    根據慣性力的定義與力的分解,慣性力有以下三個典型的動力學特徵。

    3 慣性力是物系自組織的【保守力】

    電子擁有球形結構,在於其內場自旋的向心力與其外場輻射的反向心力的動態平衡。

    分子擁有特定構型,在於其原子鍵或電子鍵與原子間真空場的反原子鍵的動態平衡。

    大分子擁有特定構型,在於分子間力或氫鍵與分子間真空場的反氫鍵的動態平衡。

    勻直運動的汽車擁有特定的空間分佈,在於牽引摩擦力與反摩擦力的動態平衡。

    4 慣性力是抵抗干擾力的【反抗力】

    如果施加一個外力(F=ma)作用於上述動態平衡體系,就會分別受到向心力、原子鍵、氫鍵與摩擦力的反作用的反抗力。

    物系都有自發性的抵禦外來干擾而維護自我存在形式的反抗力或反作用力或慣性力。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的物理本質。

    這種自發反抗力(F")與外加干擾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常我們只用牛頓第二定律表示干擾力,隱藏了反抗力。

    F(≡F")=ma=mv²/r......(2)

    例如,你對牆壁施加一個推力,牆壁就會因維護自身原有狀態對你有一個反推力,這個反推力就是牆壁的慣性力。

    再如,你甩動一個鏈球轉起來,你對繩索施加一個向心性的拉力(張力),繩索為維持原有張力對你有一個反張力(離心力)。你只要鬆手,鏈球就會切向飛出去。

    如果按照離心力不存在的說法,你撤除力向心力,鏈球靠什麼力實現其向外離心的現象呢?

    繩索的反張力或離心力是現實存在的。離心泵的軸功率對水分子透過氫鍵提供旋轉向心力,相鄰水分子反氫鍵提供反向心力(即離心力)。

    5 慣性力可分解為兩個【分支慣性力】

    干擾力,可以是兩個分力的合力,也可是合力分解的一個分力。

    相應地,慣性力,既可以是兩個分支慣性力,也可以是合力分解的分支慣性力。

    根據最小作用量原則,自然界所有物系運動,都可抽象為測地線迴圈運動。

    即使是非圓周運動,例如拋物線、橢圓、螺旋線運動,也可以把它們分解為若干不同曲率半徑的測地線迴圈的分軌跡。

    因此,我們關注,以下兩個公式:

    把向心力(F),分解為切向旋進力(Fₜ)與法向內縮力(Fₙ),即:F²=Fₜ²+Fₙ²......(3)

    把離心力(F"),分解為反旋進力(Fₜ")與法向外伸力(Fₙ"),即:F"²=Fₜ"²+Fₙ"²......(4)

    在地球物理中,反旋進力也叫科里奧力,簡稱科氏力。科氏力是離心慣性力的一個分力。

    (完)

  • 17 # 一隻羊1015

    在非慣性參考系下引入慣性力,使牛頓運動定律成立。常見的慣性力有平移慣性力、慣性離心力、科里奧利力、切向慣性力等。地球某些情況下就不能把它當成慣性參考系,所以常常考慮慣性力影響,例如軌道的磨損、河岸的沖刷就與科里奧利力有關(高中地理上大家應該接觸過河岸沖刷的問題,地理上稱地轉偏向力)。初高中一般不引入慣性力,學生難理解。

  • 18 # 認知皆模型

    物理學中確實有“慣性力”這個概念。

    “慣性力”也確實不是力。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科學”到底是指什麼,“科學”是“分科而學”,也就是把知識分成不同的科目去學習,物理概念和“分科而學”有關係嗎?

    我知道,有人會告訴我:

    這個問題裡面說的“科學”不是“分科而學”的意思,你應該把這裡的“科學”理解成“合理”、“有道理”、“有權威認證”。

    那麼我一開始就把“科學”當成“分科而學”,是犯了什麼毛病?

    望文生義!

    這不是物理問題

    “慣性力”這個概念科學嗎?

    問出這種問題的人通常是高中生,他們的老師告訴他們: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

    但是一些大學生在談論物理的時候會說出“慣性力”這個詞。

    他們會覺得這些大學生連高中物理都沒學好。

    而大學生會勸他們多學點物理再說話。

    我見過的最多的誤解是:

    慣性不是力,所以沒有慣性力。

    這種想法對嗎?

    不對。

    它犯了我在這篇文章開頭犯的錯誤:

    望文生義!

    再次強調,這不是物理問題。

    蝸牛不是牛,所以沒有蝸牛。壁虎不是虎,所以沒有壁虎。海豹不是豹,所以沒有海豹。鯨魚不是魚,所以沒有鯨魚。……

    我不是在比喻,我就是在說很多人對“慣性力”的疑問。

    “慣性力是不是力”和“有沒有慣性力”矛盾嗎?

    這有什麼矛盾的?

    誰說名字裡面帶個“力”,就一定是力?

    不要望文生義!

    不要望文生義!

    不要望文生義!

    遇到一個新概念,先查一查它的定義是什麼,不要張口就來。

    簡單嗎?

    一點都不簡單,沒幾個人能做到,不然我也不會把上面的某幾個字重複三遍。

    你以為你能做到?

    別自己騙自己了,換一個別的概念,你的毛病就又犯了。

    正經談談“慣性力”

    “慣性力”源於達朗貝爾原理,用這個原理可以把動力學問題轉換成靜力學問題。

    靜力學只考慮力(或力矩)的平衡,所有的力(或力矩)相加等於零。

    動力學要考慮力(或力矩)與加速度的關係,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

    達朗貝爾原理從形式上看,就是把上面公式裡等號右邊的式子移到左邊,當成力來處理。

    “慣性力”是這麼來的,也可以算是一種廣義力(學過分析力學的人一定很熟悉)。

    這種操作從物理意義上來看,就是強行認為一個受力的物體是靜止的,讓慣性起到了像力一樣的效果,選擇了一個非慣性系作為參考系。

    所以“慣性力”只在非慣性系中出現,是對非慣性系中的慣性的一種形象的稱呼。通常所說的離心力、科里奧利力都是“慣性力”的特例。

    更好理解的方法就是藉助慣性系:

    慣性讓物體相對於慣性系勻速運動,也就必然會讓物體相對於非慣性系做非勻速運動。

    達朗貝爾原理的這種操作雖然看起來就是個數學技巧,甚至連“技巧”都談不上,但卻是分析力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它可以和虛功原理一起構成動力學普遍方程(達朗貝爾-拉格朗日原理),是一種微分形式的變分原理。

    這是經典力學從“非變分”到“變分”的關鍵一步。

    上面這些內容隨便看看就行了。

    大家只需要知道“慣性力”並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概念,它在經典力學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是很少有人宣傳而已。

  • 19 # YK一葉扁舟

    “慣性力”的概念並不科學。慣性是物質存在的固有屬性,是物質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一種普遍特性。而力是能改變物質運動狀態的,使不同的運動形式實現運動的轉化。但慣性作用總是反對物質運動狀態的改變,其實質意義不過是運動轉化的一種過渡,是運動轉化的中間環節,起到運動轉化的中介的作用。另外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是相互吸引,就是相互排斥,並有方向、大小和作用點,而慣性的大小隻正比於質量,所以慣性不是力,慣性力這個概念是不科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一個奇葩的CEO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