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既然是核動力,為什麼續航只有14000海里呢?常規動力也能達到這個數吧!
5
回覆列表
  • 1 # 抹布架

    艦船的續航里程不只取決於燃料多少,還有彈藥、食物藥品、船況等有關。核動力只是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剩下的可滿足不了

  • 2 # 軍事天地

    先打個比喻,你可以把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航艦當做是長跑運動員,但是你總得吃飯、睡覺、休息、傷病等多方面情況要應對,所以你不可能一直奔跑。既然人是如此,那麼艦也一樣。

    對於大型海軍艦艇來說,由於所屬海洋環境比較複雜,裝備使用的程度更是強度大,頻率高,因此機械、電子裝置發生故障的機率更高。因此,實際上雖然艦艇是在巡航,可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總會有一群人在檢修、維護、保障、甚至是搶修。所以,在艦艇上很多機械部門崗位都是三班倒,需要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般國際上把艦艇的維修劃分三個等級:原位-不脫離戰位,隨走隨修;離位-不走立修;後方-返回基地進行維修。所以,即便“彼得大帝號“是核動力巡洋艦,理論是會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機械件進行傳動、控制等操作。很多部件都會有定時更換殲和易損件,許多都不能夠靠著”原位“維修來完成。而且,電子元器件也會因為海洋複雜的環境而出現各種無法預期的故障。因此續航始終會有終點的。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艦員。續航14000海里,採用20節的巡航速度計算,其實就是30天左右。如果在大海上連續航行超過30天,人會產生很多問題,尤其是單艦得不到補給和輪換的時候,僅僅一個吃飯和睡覺問題就會讓很多人倒下去,失去戰鬥力。所以,任何國家海軍都不會選擇連續續航,美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不會,俄羅斯的核動力巡洋艦也不會。中國海軍的首批亞丁灣護航的時候,連續航行超過了30天,不過從第二批次開始,就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畢竟人才是戰鬥力,人倒下了,艦艇還在跑,那也就是個空殼。

  • 3 # 告鳥之

    軍事上很多事情都不透明!因此,我也只能是推測!基洛夫級巡洋艦建造於前蘇聯時期,一共建造四艘,現如今只有一條還在服役,其餘三條都封存了!再說一下蘇聯的航空母艦,前蘇聯一支到解體都沒有建造成功核動力的航母,說明前蘇聯的艦用核動力裝置遠遠達不到美國水平,因此無法建造核動力航母!但是,我們卻能夠看到,前蘇聯和俄羅斯卻建造了不少核動力的破冰船!這實際上說明蘇聯和俄羅斯對他們自己的艦用核動力裝置並沒有什麼底氣,因此拿破冰船檢驗並積累相關經驗!蘇聯剛剛解體,俄羅斯就草草封存了基洛夫級的三艘艦,只保留最新的彼得大帝號!很大程度上說明那三艘艦問題非常大,實在是無法維持了!即便是彼得大帝號,幾經改進了,可能也只是能勉強維持而已!因此,彼得大帝號也就只能那樣了!

  • 4 # wajshzqq

    14000海里是指全速航行時的續航力,基洛夫級的核反應堆動力不足以推動基洛夫以30節以上的航速航行,所以在需要高速航行時會使用燃油鍋爐燒出蒸汽與核反應堆產生的蒸汽一起併入蒸汽輪機。

  • 5 # 漢尼拔-周

    我理解的是核動力載具理論上是續航力無限的,還有個附帶好處是淡水無限。。但是其他資源是有限的,比如吃的,喝的,用的,武器彈藥,其他載具油料,耗材這些東西是有限的,所以這14000其實是最大實際續航力。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艇理論續航力高達40萬海里,但實際自持力也只有幾十天。

  • 6 # 見山難

    最主要!太遠用不著!雖然蘇聯號稱全球海軍,但是,相比同時代美國甚至英國。算不上全球。整個蘇聯海軍,包括現在俄國海軍,都不是全球全天候作戰的海軍!蘇聯海軍水面作戰部隊,就是為了把核潛艇,送到安全發射位置的。所以,蘇聯海軍用不著跑太遠。因為當時核潛艇射程問題。必須有水面艦隊護航核潛艇!整個蘇聯海軍,簡單說,就是為了核大戰服務的。所以激動靈活性差!

  • 7 # 無所謂861

    三個原因。

    第一,後勤保障不足。從蘇聯到俄羅斯海軍,後勤保障能力一直不足,難以長久支援大規模的海外軍事行動。尤其基洛夫級乘員眾多,人吃馬嚼的,後勤跟不上肯定影響續航能力。

    第二,附屬裝置需要維修保養。核反應堆本身當然壽命長久,但是很多附屬裝置同樣需要按時保養。傳動系統要換油,蒸汽輪機需要檢查密封件,電子裝置需要維護,等等。

    第三,人員輪休。計程車倒班還要人歇車不歇,更何況戰艦。長期在海上作業,人會極度疲憊,心理上也會受影響。按時進港輪休,有助於保持戰鬥力。

  • 8 # 九色璃魂

    因為現在毛子沒有補給艦,沒有補給艦的情況下就要看本身的自持力,如果自持力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那麼該艦的航程就遠不到哪裡去

  • 9 # 黑山0老妖

    兩個原因。1是彼得大帝號的核反應堆很差,需要頻繁檢修,很多油,水,密封圈等都要定期更換,而且並不是全部核動力,還有兩座燒油的鍋爐,只用核動力最大速度只有24節,鍋爐一起用才能達到31節的戰鬥速度。2是彈藥和食物補給,艦上人員眾多有650人,自動化程度低,加上軍艦結構太複雜,沒有多少地方可以用來放備用彈藥,很多導彈的再裝填都需要港口操作,美軍巡洋艦有裝備裝填起重機,可以自己在海上對垂直髮射系統裝彈,彼得大帝號卻沒有這個能力

  • 10 # 大馬哈魚12

    答,

    核動力的巡洋艦,比常規的巡洋艦唯一的區別就是不用像常規的巡洋艦一樣,航行14000海里的油料,要佔據巡洋艦的大量的艦載力,導致雷達,武器,淡水,人員等一系列東西都會受到壓縮。影響巡洋艦的其它效能降低。

    不過俄羅斯的核動力巡洋艦相對而言,比常規的巡洋艦,也不是增加太多載重量,因為我覺得俄羅斯的核動力巡洋艦最起碼要有一到兩個常規動力作為備用方案,這要把核動力的巡洋艦的優勢給剪掉一大部分了。我覺得俄羅斯的核動力可靠性不強,應該是最大的短板。如果核動力強,對於常規手段備份一般可以最小或沒有。

    核動力巡洋艦與核動力潛艇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動力潛艇是跑單幫的,不客氣就是單幹的。那麼核動力巡洋艦就需要一個艦隊來實現自己價值。

    把一個艦隊都核動力化,輕量化恐怕沒有,因為現在的技術水平有限,另外一個就是不安全。最起碼現在是混編的居多。

  • 11 # 漁娃奶爸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也是除航母之外唯一的核動力水面艦艇,服役20多年的彼得大帝號充滿了許多神秘色彩。即便是一個簡單的續航能力引數,從公開資料上看,至今依然存在分歧。

    關於彼得大帝號的續航能力,目前存在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續航為14000海里(基於中國航海博物館資料);另一種說法是全速(30節以上)的情況下,續航僅為1000海里,而只使用核動力進行低速(20節左右)巡航時,其航程是不受限制的,或者說只受核燃料限制(基於維基百科及相關報道)。

    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我來分析一下。

    彼得大帝號在俄羅斯的正式分類叫做“重型核導彈巡洋艦”。它的身材非常巨大,它長252米,寬28.5米,吃水9.1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8000噸。這個個頭可不比那些輕型航母小,所以西方一些軍事評論家把它歸類在“戰列艦”,而不是“巡洋艦”。

    要想推動如此一個龐然大物,沒有強大的動力系統可不行。考慮到核反應堆的安全,彼得大帝號採用了“核與蒸汽聯合推進系統(CONAS)”。它的主動力系統是2臺KN-3核反應堆(300兆瓦級別)和2臺GT3A -688蒸汽輪機,可以輸出100兆瓦(14萬匹馬力)的軸功率。另外還配有2臺備用鍋爐,每一套1小時可產生115噸的蒸汽,總輸出功率約30兆瓦(4萬匹馬力)。備用鍋爐可在核反應堆關閉的情況下,讓彼得大帝號保持17節的速度航行,而艦載燃料可以使其續航1000海里。

    在兩套動力系統同時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130兆瓦,可以讓彼得大帝號獲得超過30節的航速。而在只靠核動力的情況下,航速為20節左右。

    由此可見,彼得大帝號最大速度執行時的續航能力,取決於艦載燃料的儲量。顯然,第二種說法中的最大速度續航1000海里比較合理,而不是第一種說法中所謂的14000海里。自然,對於20節航速的情況下,它的續航將不受限制。

    那14000海里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呢?為此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均未見任何說明。所以我就大膽猜了一下,可能的情況是這樣的——即使在低速航行時,2套備用鍋爐依然會運轉,只是無需全功率執行,這種情況下,艦載燃油可以支撐14000海里航程的消耗。嗯,這樣去想的話或許比較靠譜一點。

    另外,對於KN-3核反應堆來說,其效能還是很強悍的,可靠性也不錯,為何還要配兩臺備用鍋爐呢?我認為最大的一個原因在於彼得大帝號並不是按照“戰列艦”來建造的,其裝甲厚度只有100毫米,所以抗打擊能力較弱。這種情況下,核反應堆系統受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也就需要一套皮實一點的蒸汽動力來,否則就只能等著被拖走了。

    綜合上述分析,彼得大帝號續航14000海里的說法不能說一定不正確,但起碼是不嚴謹的。因為它有2套動力,也就是會有3種動力組合方式,不同的組合帶來的續航是不一樣的。如果簡單說最大的話,那我認為是取決於核燃料。而蘇聯後期使用的核燃料濃度大多在20%~45%之間,其壽命自然要按年來算,而不是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訓嚴重曬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