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平
-
2 # 孤獨漂流客居人
老師設的家長群,當初立意是好的,為了便於家長與老師溝通。
時間一長,慢慢的有點變了,原本是給學生布置作業的,現在卻成了給學生家長提要求的專用線了。
由於老師和家長現在想的不一樣,形成各說各話。
這讓學生家長很不感冒,致使家長群成了雞助,地位尷尬。
-
3 # 米媽談教育
我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但是從入園起就有了微信家長群。現在在上學前班,每天老師都會在放學後,在群裡告知當日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什麼,以及佈置當日的家庭作業。有時候有一些重要通知也會在群裡說。無一例外,老師一定會要求家長收到了回覆。每週要背誦的國學,也要在規定的時間上傳影片,有需要完成的手工作業也要拍照上傳。基本上來說,群不算特別活躍,因為家長不會在群裡討論和孩子教育有關的話題,但是絕大多數都會按照老師要求完成該做的事。有時候老師上傳了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玩耍的照片,也會有不少家長回覆,說老師辛苦了等等類似的話語。但基本上不會有很誇張的那種吹捧之詞。
如果有需要單獨跟老師交流溝通的,一般都會選擇私聊吧。再至於其他的,就無從瞭解了,不過從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來看,也能大致知道。
所以題主說家長群不活躍,我感覺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罷了。
-
4 # 餘生唱晚
我正好是高中的班主任,按學校要求建立了家長群。建群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時公佈一些訊息,或者教育局的通知,如假期安全問題。班主任也可以釋出班級動態,如每次考試成績、班級存在的問題、班級集體活動等等。
下圖就是我班拔河比賽獲男女生小組第一,發到群裡,家長們在群裡挺活躍。
但平時家長們有事都是私聊,群裡確實冷冰冰,原因可能是誰都不想給班主任 惹麻煩,誰都不想就某件事牽頭而給孩子造成影響。
同時,班主任也不想搞事情而給學校、科任老師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沒什麼事,有時一個月都沒有動靜,習慣了……
再有,家長們彼此基本都不認識,又都是暱稱,只有班主任有備註,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
5 # 曾敏敏老師
因為對老師而言,建立家長群的目的,不是為了和大家閒聊,也不是為了分享生活,而是為了就學生的學業能夠及時和家長反映和溝通。
老師的本職,是給學生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所以老師的大多數時間應該用在學生身上,而不是在家長群。如果一位老師每天想著不是如何教好自己的學生,而是活躍家長群,那這位老師其實有點“不務正業”,對學生和家長來說並不是好事。
所以,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跟孩子學業相關的事情需要知會家長,老師也不會在群上發言,家長也就沒有必要在群裡上不斷地發信息刷屏。
回覆列表
不是沒有共同語言,而是沒設定好活動宗旨、活動方式、活動內容、活動目的與活動成果預期等,使得家長沒有參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