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風浩蕩

    因人而異。普遍上說,六七歲可開蒙。而且因為人的秉賦不同,以及環境條件的不同,人在不同的知識領域的“開竅”時間也沒法精確界定。

  • 2 # 奇麥麥童書

    幼兒數學啟蒙越早越好。

    要想輕鬆開展幼兒數學教學,給孩子一個靠譜且有趣的學習方式很重要。

    1,用遊戲來進行思維啟蒙因為遊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鍊。遊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鍊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透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孩子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可以鍛鍊孩子發展數學思維,循序漸進,寓教於樂。

  • 3 # 不二學子

    要知道啟蒙教育孩子幾歲開始比較合適,就得了解啟蒙的意思。啟是開啟,蒙是懵懂無知。啟蒙教育指的是孩子年幼的時候,透過教育讓孩子從懵懂無知知道最基本的常識知識,其實,孩子小時候刻刻都在做啟蒙。這是個什麼過程呢?我們經常比喻說一個人像一張白紙。啟蒙教育就是在白紙上畫出色彩。讓大腦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好奇寶寶瞭解到這個世界。

    孩子很小的時候是不是拿個東西就往口裡塞呢?因為他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作用,幹什麼的?所以家長就告訴他,這個是饅頭,是面做的,是蒸熟的,是用來吃的,這個告訴的過程就是啟蒙啦。

    現代的啟蒙教育是怎麼做的呢?

    啟蒙教育也叫學前教育,現代的小孩,啟蒙一部分來自家庭父母的講述,一部分來自幼兒園學習。家庭交給小孩子的是常識,對一些事物的瞭解和認知。就比如,筷子、碗、勺子、玩具娃娃、電視機、面、米飯……

    基本上、三歲多孩子上學的時候,父母已經教授給不少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但是畢竟孩子理解有限,知道的不多,還是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所以這個時候還得繼續啟蒙。

    有很多家庭三四歲的孩子就送到幼兒園接受教育,這個時候的教育很簡單,一個是教孩子和小朋友打交道,也就是適應環境,以全新的,離開父母的方式讓孩子瞭解世界,瞭解做人,為將來適應外面的環境和交接往來做準備。幼兒園還教孩子最基本的禮貌,如見了老師要問好,知道尊敬老師,友愛同學,懂得分享。透過孩問好,老師回禮,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禮貌。幼兒園還要教孩子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如不能給陌生人開門,自己穿衣等等,讓孩子逐漸的獨立起來,做個小大人。還要教孩子安全意識,那些是危險的東西,不能碰,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吃,外面有陌生人,不能跟著走等等。

    其實,以上都是在懵懂的時候教授學習的基本知識,正是有了這些知識的過度,孩子才逐漸的認識到這個世界。當然,學無止境,事物無窮無盡,包括我們也所知有限,何況孩子呢。

    那麼古代是怎麼進行啟蒙教育的呢?

    從朱子先生的小學就能知道,摘錄部分小學內容:古者小學,敎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講而習之於幼穉之時。小學之方,灑掃應對,入孝,出恭,動罔或悖,行有餘力,誦詩讀書,詠歌舞蹈,思罔或逾。

    從以上不難看出,古代的小學注重的是禮教,教人的是品德教育,然後到誦詩詞等等。掃灑,代指的是幹活,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進退之節,就是講禮貌,打招呼等等,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是什麼呢?修齊治平,為大學做基礎。因為學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聖人功夫的啟蒙開始階段,所以又說:童蒙養正,聖功也。古代的入學年齡比較晚,基本上六歲之後才開始入學,一兩年的啟蒙教育,之後才能讀書認字。

    再看看這段,《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原注:“餘兩幼兒曰 橙 曰 陶 ,丈為啟蒙,設皋比焉。”這句話就知道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啟蒙教育了,古代說的幼兒,就是指一歲開始的嬰兒。說明啟蒙教育在上學之前,家庭就已經開始了。古代好的家庭,自己家族就設有學校,官宦人間,更有專門的老師,說明古代啟蒙教育進行的很早。

    古代的啟蒙教育時期,叫做“蒙學”階段,學習的科目其實我們都聽過,大名鼎鼎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是每個私塾學校都要學習的。雖然看似科目很多,都不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做不到這八目,不就是小人嗎?古代注重品行教育,都沒有脫離這八目的範圍。

    古代正是因為啟蒙教育,所以老有所養,因為孝;買賣無差,因為信;兄弟和睦,因為悌;做事牢靠,因為忠;如此教育,所以社會和諧,家庭和睦,上下一體,井井有條。教育不僅要抓知識,更是要重品行,教育,從正教啟蒙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有哪些甜寵文,女主不是傻白甜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