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沒事鬧著玩
-
2 # 捕娛捉影工作室
一世浮沉一世夢,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我的前半生》是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遼寧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書中詳細記載了“小皇帝”從幼年被抱進紫禁城到淪落為囚犯的一生。他一出生就註定要在混亂的年代中跌宕起伏,他的命運連自己都無法把握。
1、登基與退位
溥儀的童年是在紫禁城中度過的,童年享受著很好的待遇。在袁世凱的逼退之下,溥儀終究還是在宣統三年退位了。
2、短暫的快樂
儘管少年的溥儀生活不盡人意,但是莊士敦老師的出現,無疑給溥儀描繪了一個美好的藍圖。
3、靈魂的丟棄
最讓人產生看法的還是對日本人的屈從吧。正是在仇恨日益增長的時期,溥儀投靠日本做起了白日夢。
4、獲得特赦
或許刑房裡的生活才是最純淨的,特赦令的頒佈讓溥儀獲得了陽光和自由。
溥儀先生自出生以來就擔負許多艱鉅任務和重擔,可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自卑自艾,反而積極努力奮發向上。我覺得這是溥儀先生身上最寶貴的精神品質了。
-
3 # 熱血玄幻小說庫
說句大實話,這本書我看到哭。
一個家族的隕落,標誌著帝國的終結,歷史不斷重演,極其沈重與敏感。可能一般人看不太懂,除非親身經歷過,會感同身受一些,就會明白為什麼他會說一些看似風輕雲淡、不著邊際、卻飽含無奈的話。
類似一本回憶錄吧,描寫大家族之間如何生存的故事。文筆很好,看得出是受過高等的教育,用詞用字很講究。
才看三十幾頁,我就哭成傻逼,這讓我太意外了。
誠實地說,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一些人生哲學上的東西。當每個時代的轉折點到來時,你必須接受歷史要被改寫了,伴隨而來的毫無人性的翻篇;必須接受與你有血緣關係的人、親近的人,遭到殘酷的「行刑」,還要強迫自己麻木,淡定面對,不能言語。即使不是在皇帝這樣的權力之高點,也逃不出權力鬥爭旋流。
政治鬥爭,無時無刻,。我曾經覺得政治離我這樣的平民百姓得有多遙遠啊?我們不是在一個人人平等,階級和諧的新社會嚒?我想我是被洗腦式教育矇蔽了雙眼,衝昏了理智。
客觀地思考一下吧,政治鬥爭,不會因為社會形式的改變,而變得不再殘忍。
那句話說得好,「戰爭的爆發不會僅是因為一聲槍響」,我人生的頭14年是我們家族百年以來最平靜的時候。恰好被我碰上了。家族一大,權力一高,不得不揹負的東西就多了。
-
4 # 武品文史
《我的前半生》,雖然是溥儀對於自己曾經輝煌歷史的自傳型回顧,但是更多則是表達出了自己對未來的希望以及嚮往。任何事物都有因果,溥儀也相信這一點。而溥儀卻承受了封建社會這個起因所導致的所有惡果。中國從夏商周的封建分封奴隸社會發展到秦始皇的封建集權式社會,在到社會主義國家,期間經歷了5000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也間接宣佈了封建社會的滅亡,而封建即將土邦瓦解的事實,卻全都需要他一個人承受,沒人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絕望和無助。
也許他的內心在咒罵著這個時代,也許他在咒罵自己的祖先,也許他在咒罵著自己的無能,然而厄運接踵而至,被民國圈養之後,又被日本人拉去當了傀儡皇帝。也許他曾抱有幻想,日本人可能會幫助自己復國。但是慢慢的他發現,日本是要吃掉中國。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了人生的目標,也許在他的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我是中國人。
在東京大審判上,我們看到了義正言辭的溥儀,他長達8天的出庭作證,也成為了當時之最!這足以說明,溥儀還是熱愛自己的這片土地,即便已經不屬於自己。
終於,在經歷過這麼多之後,溥儀頓悟了,他希望自己有一個全新的未來,他辦了北京戶口,和一位相愛的女性結婚並養育子女,過著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溥儀會寫《我的前半生》的原因,他在告訴所有人,就算我有著種種的過去,但是我現在過得很好,我的未來也會很好,而國家將會更美好!
-
5 # 俗人128088262
作為一個皇帝,曾經的,小小年紀離開父母,從高高在上摔下來,又捧上去在拉下來,威逼利誘奔走異鄉(龍興之地)。你還能要求他怎樣
回覆列表
帶著批判的眼光來看最好。溥儀怎麼講,一生最重要的幾個節點,登基,遜位,被趕出紫禁城,偽滿洲國,東京審判,還有作為戰犯服刑。這其中登基與遜位,溥儀當時還小,只有三四歲,不會有太多的記憶,所說的大多數也是從老太監宮女那聽來的,雖說是親身經歷,但年齡上不具有說服力。28年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作為受害的一方,多少會將所受的迫害誇大一些。接著偽滿洲國跟東京審判,因為害怕被追究責任,所以溥儀一直在閃爍其辭,百般推脫,就算在改造期間也是緘口不言,在溥儀的眼光來看,自己一直都是受害者,一直都是被動的,沒有選擇權。所以,在自傳裡訴苦比較多,對自己該負的責任,提的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