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呆子看世界M
-
2 # 杲杲湖山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青黃赤白黑五色。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東西南北中五方。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心肝脾肺腎五臟。
第四聯: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宮商角徵羽五音。
第五聯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仁義禮智信五常。
二、註解
1.青黃赤白黑五色:五色。古代以此五者為正色。《孫子》:“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辭源》:“(五色)謂青、黃、赤、白、黑也。古蓋以此五者為主要之色。”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孫星衍 疏:“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黃無玄為五也。”
從顏色上分,即東方青、西方白、南方紅、北方黑、中央黃;對應人的五臟,分別為肝、肺、心、腎、脾。
2.東西南北中五方: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合稱,是五行理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對空間方位的劃分,即東、南、中、西、北,合稱為五方。
《易傳》中的老陰,少陰,少陽,老陽,又指四季天然氣象,在秦漢以後逐漸指代源於遠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的群星,也稱四神、四靈。
易傳四象與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龍表少陽主春,白虎表少陰主秋,玄武老陰主冬,朱雀老陽主夏。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鮮極度受重視,這些國家常以四聖、四聖獸稱之。
四象又衍生出來了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國古代將天空分成東、北、西、南、中(戊己土)區域,稱東方為蒼龍象,北方為玄武象,西方為白虎象,南方為朱雀象,是為“四象”。戰國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的繪畫就已有完整記述。
從傳統文化中的太極陰陽五行角度講,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就是東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奎亥子)水、中央(戊己丑未)土。
3.心、肝、脾、肺、腎,合稱五臟。
《黃帝內經·靈樞》《本髒篇》中有云:“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根據髒象學說,五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把人體表裡的組織器官聯絡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如《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五臟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臟與六腑的生理特點,闡明瞭兩者之間的區別。
如《靈樞》有《本神篇》有“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經水篇》有 “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本藏篇》有“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衛氣篇》有“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等。《黃帝內經·素 問》涉及五臟“藏神”的論述很多,如《宣明五氣》指出:“心藏神, 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六節藏象論》也有“心者……神之變也;肺者……魄之處也;肝者……魂之居 也”的論述。其實,人在胚胎時期,神就隨著父母之精的結合及 人形的生長而形成了。據《靈樞·天年》稱:胎兒“血氣已和,榮 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出生後,神 又不斷地得到水谷精微的培育。如《靈樞·平人絕谷》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
4.宮商角徵羽,徵(zhǐ),五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五個音級,即宮、商、角、徵、羽。
5.“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2018年1月24–26日下午
-
3 # 一劍凌雲
題目聯,為五行,平仄仄仄仄仄平。不好對。姑且圖個熱鬧。
上聯一: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一:孝忠信禮悌五德。
上聯二: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二:仁義禮智信五常。
解析一下: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選出五德對句。“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以五常對五行。
至於仄入平出,就先不講究了。
-
4 # 有緣人153832681
應該說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對的方法很多。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眼耳鼻口舌五官;
仁義禮智信五常;
稻麥稷黍豆五穀j
金銀銅鐵錫五金j
東南西北中五方i
甜酸苦棘鹹五味j
青黑黃赤白五彩;
桃李杏慄棗五果;
我在這裡就說這些還有五菜,五毒,五倫,五香,五嶽,五潔,總之與五配對很好。我說的與五有關的常識。見笑了。
-
5 # 夢歸自然2
金木水火土五行。風暑溼燥寒五氣。生長化收藏五代。青赤黃白黑五色。酸苦甘辛鹹五味。肝心脾肺腎五臟。目舌口鼻耳五官。筋脈肉皮骨五體。怒喜思悲恐五志。
-
6 # 春華秋實191582974
上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下聯:張王李趙孫四鄰
父子女兄妹三人
神鬼妖魔怪兩界
老少幼夫妻一家
回覆列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
禮義廉恥國四維。
【出處】:《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