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道小站
-
2 # 歷史嗨窗
#丁酉新春#肯定是在自己家裡過年了,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既然嫁出去了當然過年就呆自己家。其實是可以去孃家的,但是別人可能說閒話,這對自己對家人都不好。過年本來就是喜慶的日子,儘量多做一些愉快的事情還是最好。
-
3 # 盼寶的快樂時光
這是傳統.嫁出去就是夫家人.過去祭祖只有正妻才有資格參加,去世了也是夫家的先人.享受祭祀的.所謂名份就在於此。
不去夫家過年等於自貶到小三地位。
現在不祭祀了.家族觀念也淡了,但作為禮儀禮貌還是到夫家與公婆過年好.與丈夫有矛盾時.公婆能幫媳婦說好話、
傳統有時還是有力量的。
但是我家不忌諱不代表其他人家也會這樣,海南的規矩覺得真是挺多的,但是我家把一些很不應該的風俗都直接鄙視掉了,根本就不理會。覺得人真的沒必要為一些所謂的風俗太計較。
-
4 # 腦子一熱
#丁酉新春#去誰家過年?當然去自己家!難道你們都忘了那個被鳳凰男家鄉里的年夜飯嚇跑的白富美嗎!!!
以上純屬玩笑,下面進入正題。
如果兩個人能夠協商好的話,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
如果四個老人都方便而且願意,自己又有條件的話可以把四個老人都接過來一起住幾天,一起過個年,前提當然是家裡足夠大,或是家裡離得近,兩邊的老人又可以相處融洽等一些條件下來說的。這種是最皆大歡喜的卻也是最麻煩的,因為要考慮接送老人,住宿燒飯吃等問題。
另一種就是輪流著去。可以安排好,比如年前就去一方家裡呆到過年,完了之後就去另一方家裡。這種方法也不容易產生矛盾,可以看那邊家長更歡迎或者哪方家裡更熱鬧更需要去見面來選擇時間去。這種方法的弊端就是夫妻倆比較累,適合三個地方隔不太遠的城市。
要麼就是說好今年去誰那邊過年,第二年就去另一方家裡過,說清楚了,也都同意就沒問題。
-
5 # 糯米麻麻Coco
新婚的話,應該是要去婆家過年的吧。東北好像是這個風俗。不知道其他地方什麼樣子的。像我們在外地上班的人來說,基本上過年是婆家一年,孃家一年,很少有在自己家過年的。不管那邊只要開心就可以了。
-
6 # 十八線mama
以前,出嫁的姑娘肯定是要在婆家過年的。這是過去的傳統,一方面,過去一般都是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嫁出去的女兒得相夫教子侍奉公婆,過年的時候只有初二才能回孃家,而且當天還要回家。這是因為古代一個家庭的正常運作都得需要主婦的主持操勞。另一方面,那時候很少有家庭只有一個女兒,一般家裡都有兒子。
不過現在就又不同了。現在八零後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如果每年都去婆家過年,那全家團圓的喜慶日子,孃家只有家裡二老可太冷清淒涼了。春節都放假,而且家裡沒有什麼事是沒主婦不行的。另外,現在人們組成小家後,很多都是離孃家和婆家都很遠,所以現代人講究男女平等,很多家庭都是夫妻二人輪流在婆家和孃家過年的。
回覆列表
#丁酉新春#按照我們這裡的習俗,結婚是在父母家過年的!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在男方父母家過,大年初二也有的是大年初六去女方父母家過。新婚的年輕人還會得到雙方父母給的壓歲錢,以後有了孩子給孩子壓歲錢。
但是一定要去父母家過,不然會顯得不孝,尤其是剛結婚的。但是工作在外,經常回不了家的或者兒女成家多年,這個也就沒有必要太強調,父母年歲大沒有能力準備飯菜,過年找個時間看看父母就行了,有些人過年還要加班。現在很多習俗在變,看實際情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