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個人情況,比的不是幾檔,而是你的心肺水平,有簡單的方法可操作。
跑步機檔調的越高,我們就需要跑的越快,當我們踏上跑步機之後,會把檔位先定為4檔,先慢走,然後逐步增加變為快走,升檔後再跑動起來。直到達到我們的心肺強度為之,保持該強度將訓練完成。
一個人在跑步機上不同的檔位,那對應的心肺強度也就不一樣,那我們透過什麼方式來自我測算跑步的強度呢?
我們可以透過以上五種方式測算我們的心肺強度,心率我有在其他問題下說明過,今天我分享的是另外兩種,自感用力度和談話測試。
什麼是自感用力度呢?
自感用力度是根據自我感受去衡量運動強度的方法,國際通用的方式是6是最低最輕鬆,20是最高、最疲勞。
一般情況下,透過自感用力度可以估算出運動者當下的運動強度以及對應的心跳,但是存在比較大的誤差,但對於普通運動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跑步在綠色區間是最好的,也就是心跳在120-140之間。
為什麼綠色比較好呢?因為我們需要鍛鍊有氧能力的話,是指堅持一段時間的耗能,所以當我們比較吃力時是無法堅持較久的。
除了做有氧間歇,一般我們不會把跑步這些有氧的強度提高到較吃力的水平。
有時我們覺得6-20不好計算之間的區別,我們會把強度值從低到高轉變為0-10.
大家可以把自感用力度控制在6左右即可。
但其實,經過教練指導的學員,會用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來給自己定義強度。
那就是我們下面要講的談話測試。
我們根據有氧運動時每分鐘通氣量(每分肺通氣量是指每分鐘吸進或撥出肺的氣體總量,它等於潮氣量與呼吸頻率的乘積)的不同,將人的心肺能力分為三個階段(如圖上)。
VT1和VT2是3個區域之間的分割線。
區域1是我們平時初學者水平,
區域2是有一定的訓練經驗的人的水平(能輕鬆完成20-30分鐘的穩定速度跑步),
區域3是運動員水平(每週鍛鍊7小時以上)。
大部分人為了保持心肺功能、心血管健康和減脂的需要,只需要將心肺能力穩定在區域1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如何計算VT1.
這個測試叫談話測試,所以我們就可以透過與跑步的人聊天,來測試他當下的運動強度。
將跑步機慢慢加速到跑步,我們將速度每隔2分鐘加一點,期間進行談話(讀一些句子)來測試我們的訓練強度。
但我們無法將一段話很輕鬆的讀出,開始出現抑揚頓挫的時候(更不要說斷句)我們就可以判斷當下的跑步速度(對應的跑步機檔位)就是VT1,也就是我們的區域1的邊界。
那我們平時跑步的時候將速度調整在這個數值以下一點點就可以了。
當我們可以跑的越來越久時,就可以再測試一次我們的VT1,如果我們的VT1提高了,那我們也需要將我們的速度適當提升。
至於題主問的跑步機傷不傷膝蓋的問題,其實跑步機本身是帶有緩衝的,對於膝蓋受力是有好處的,關鍵在於你的下肢發力模式是否正確,比如你的腳尖方向是否和大腿方向一致始終超前,你的骨盆位置是否穩定,你的核心發力是否幫助你穩定了軀幹。。。
這些動作模式需要側面、後面去在你跑步的時候錄影,然後放慢評估,才能知道你的動作模式是哪裡出了問題,讓你的膝蓋進行磨損。建議你可以找個好的私人教練。
如果你沒有人正確的指導,跑步時又有膝蓋不適出現,建議你停止跑步。
動作質量永遠大於數量。
根據個人情況,比的不是幾檔,而是你的心肺水平,有簡單的方法可操作。
跑步機檔調的越高,我們就需要跑的越快,當我們踏上跑步機之後,會把檔位先定為4檔,先慢走,然後逐步增加變為快走,升檔後再跑動起來。直到達到我們的心肺強度為之,保持該強度將訓練完成。
一個人在跑步機上不同的檔位,那對應的心肺強度也就不一樣,那我們透過什麼方式來自我測算跑步的強度呢?
我們可以透過以上五種方式測算我們的心肺強度,心率我有在其他問題下說明過,今天我分享的是另外兩種,自感用力度和談話測試。
自感用力度測試什麼是自感用力度呢?
自感用力度是根據自我感受去衡量運動強度的方法,國際通用的方式是6是最低最輕鬆,20是最高、最疲勞。
一般情況下,透過自感用力度可以估算出運動者當下的運動強度以及對應的心跳,但是存在比較大的誤差,但對於普通運動人群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跑步在綠色區間是最好的,也就是心跳在120-140之間。
為什麼綠色比較好呢?因為我們需要鍛鍊有氧能力的話,是指堅持一段時間的耗能,所以當我們比較吃力時是無法堅持較久的。
除了做有氧間歇,一般我們不會把跑步這些有氧的強度提高到較吃力的水平。
有時我們覺得6-20不好計算之間的區別,我們會把強度值從低到高轉變為0-10.
大家可以把自感用力度控制在6左右即可。
談話測試但其實,經過教練指導的學員,會用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來給自己定義強度。
那就是我們下面要講的談話測試。
我們根據有氧運動時每分鐘通氣量(每分肺通氣量是指每分鐘吸進或撥出肺的氣體總量,它等於潮氣量與呼吸頻率的乘積)的不同,將人的心肺能力分為三個階段(如圖上)。
VT1和VT2是3個區域之間的分割線。
區域1是我們平時初學者水平,
區域2是有一定的訓練經驗的人的水平(能輕鬆完成20-30分鐘的穩定速度跑步),
區域3是運動員水平(每週鍛鍊7小時以上)。
大部分人為了保持心肺功能、心血管健康和減脂的需要,只需要將心肺能力穩定在區域1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如何計算VT1.
這個測試叫談話測試,所以我們就可以透過與跑步的人聊天,來測試他當下的運動強度。
將跑步機慢慢加速到跑步,我們將速度每隔2分鐘加一點,期間進行談話(讀一些句子)來測試我們的訓練強度。
但我們無法將一段話很輕鬆的讀出,開始出現抑揚頓挫的時候(更不要說斷句)我們就可以判斷當下的跑步速度(對應的跑步機檔位)就是VT1,也就是我們的區域1的邊界。
那我們平時跑步的時候將速度調整在這個數值以下一點點就可以了。
當我們可以跑的越來越久時,就可以再測試一次我們的VT1,如果我們的VT1提高了,那我們也需要將我們的速度適當提升。
跑步傷膝蓋麼至於題主問的跑步機傷不傷膝蓋的問題,其實跑步機本身是帶有緩衝的,對於膝蓋受力是有好處的,關鍵在於你的下肢發力模式是否正確,比如你的腳尖方向是否和大腿方向一致始終超前,你的骨盆位置是否穩定,你的核心發力是否幫助你穩定了軀幹。。。
這些動作模式需要側面、後面去在你跑步的時候錄影,然後放慢評估,才能知道你的動作模式是哪裡出了問題,讓你的膝蓋進行磨損。建議你可以找個好的私人教練。
如果你沒有人正確的指導,跑步時又有膝蓋不適出現,建議你停止跑步。
動作質量永遠大於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