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3
回覆列表
  • 1 # 悟風

    個人覺得,前兩句是不錯的開場句,白描式的,第二句確實漂亮。但說這兩句就成了“千古麗句”,就太過了。不過也不奇怪,古人也是人,自然也有譁眾取寵的,要不然這個成語怎麼來的呢?

    此詩的重點當然還是後兩句,前兩句是造勢的,為了引出這兩句。不宜過度解讀。

  • 2 # 素心流年

    流行最廣泛的《唐詩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孫洙所編選的。

    孫洙評價李白的詩“煙花三月下揚州”為“千古麗句”。

    獲此殊榮的,還有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他也評為“二語與謫仙煙花三月七字,皆千古麗句”。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寄揚州韓綽判官》(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1 兩首詩都是寫揚州的,《唐詩三百首》中還有寫揚州的詩,

    比如,杜牧《贈別二首》“春風十里揚州路 ,捲上珠簾總不如”,寫歌伎之美。

    李商隱《隋宮》“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寫隋煬帝驕奢享受,借古諷今。

    相比較而言,

    “煙花三月”,景緻綺麗。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風情搖曳。

    揚州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濃郁,姿態萬千的古城,或許孫洙認為這座古城這兩句詩恰好得揚州的風采神韻。

    2 什麼是麗句?恐怕不能只是美麗的句子。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麗句與深採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

    麗句清辭,是一個成語,整體概念。

    所以,清新的,妍麗而脫俗,有意境的...

    從句子美感來分析的,

    “煙花三月”,用“煙”形容“花”,煙柳花簇,煙雨飛花,繁麗的花語便有了些清新的氣息。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石橋,明月”“玉人”形容吹簫的歌女,便是美麗多姿,高雅不俗,少了風塵味。

    “煙花三月”“明月玉人”,妍麗而不俗,意境唯美而浪漫。

    3 孫洙的《唐詩三百首》總共選取311首唐詩,大多膾炙人口的詩作,相對於博大精深的唐詩而言,所作評價也是有限的。

    “千古麗句”可能只是孫洙相對《唐詩三百首》中的詩作出的評價,這兩句無疑是最好的。

    揚州,煙花三月天,二十四橋,明月夜,斜倚闌檻,玉人吹簫...簡單兩句詩已是無限的遐想,這樣的評價也並非溢美。

    若放眼整個唐詩宋詞,“千古麗句”何止這兩句了。

    個人認為,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能算是了。

  • 3 # DG特攻

    他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就是李白那天晚上在床前聞著月光姑娘,好像躺在地上那個叫霜姑娘,然後舉頭又望著明月姑娘,低頭又想著自己家鄉老婆

  • 4 # 廣州鼓琴汽車音響

    古代的文風最盛的時候就是衰落之時。比如唐朝詩歌鼎盛之時有安史之亂,後面一百多年一撅不振直至滅亡。宋詞達到中國歷史上又一文學高度,然而終宋一朝從沒真正統一中國倒是讓外族滅亡兩次。明朝小說戲曲興盛,四代古典小說有其三再加金瓶梅何其風騷最後武備鬆弛天下大亂,外族趁機入主中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5 # 孤狼4214164380631

    詩句沒有一個別字,也沒有肝膽俱裂的惜別言語,只有景、娓娓道來的敘述襯托出深情厚誼。真心朋友,真摯知己,是心與心的交融知會,遠勝過千言萬語的道別,揮別盡在不言中。

  • 6 # 北木及狐

    本不想說話,卻難耐心中悸動!只想駁斥小編一聲,回去找點別的話題!此詩傳神之筆不在後句嗎?前面只是鋪墊場景,後面才是詩人內心的入木之情!想必小編沒有經歷,生長在江邊就會理解,那一種望舟遠去的無奈和失落,摯友遠離的落寞和惆悵。是何等的悲涼!

    我曾經在鄉間的路上,望著親人乘著那老式公共汽車揚起的黃煙漸行漸遠,留下一串串眼淚,眼淚掉下來砸在腳下的塵土中,一點一滴都毫無聲息。那一年,我十三歲,父母離婚,母親隨姨媽去了姨媽所在的小城。

    人什麼時候會哭?那就是生離死別!也是最讓人難以自禁的時刻。

    凡是經歷過的人,都會有痛徹心扉的感悟和理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 7 # wfeng98

    沒規律可循、無規矩可守,間歇發作米變油、一切盡在“莫須有”! 秦淮粉脂地、金陵流亡城。下江人文、簡單、直接的概括就是一個賣X文化加一個“莫須有”文化!賣字主導經濟建設同時也間接促進爭花魁以及內鬥行為的根深蒂固,“莫須有”主導社會秩序,思想、學術頂天的就是徐霞客,成就就是明清瓷器、磚瓦、書畫,歷史、文化如此,使得整個區域的氣質就如同一個“帝王”的墳墓,只要這裡有“王”、人們就倒黴。

  • 8 # 先啟歷史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兩句詩恰恰契合了人們最普遍的感受。生離死別是人們最常見的活動。人們在離別的時候,也就是最傷感最動情的時候。這種離別的場景,幾乎出現在所有的影視小說場景中,這是令所有文學家編劇導演趨之若鶩的套路。

    回到本題。本詩句有空間表述,有時間表述,有人物表述,有動作表述。故人有情,離別有意,有場景描繪,恰恰沒有心情描述,但依依惜別的眷戀之情卻躍然紙上。

    這就是美。

  • 9 # 藍本動漫

    《送君孟嘗浩氣,然居之後廣大陵園》

    故事人物西泠辭別,黃階鶴首樓臺位置。

    煙升花費三資月氏,下放揚善州邑二格。

    孤獨帆船遠大影響,碧波空闊儘量瀾庭。

    唯其見證長久江治,天干際遇流淚辛未。

    註釋:

    孟氏~孟氏子殷後繼人才的嘗試君儲。

    廣陵~追求當上君王,並且死後的待遇,廣發大墓之圓夢。

    故人~這裡單指自黃帝一脈相承的歷代“故事人物”,他們要麼“已故”,要麼“故居”,要麼“故鄉”,要麼“故宮”等等,都是圍繞著治理天下的責任心之“故舊的人物”也。

    西泠~古式科舉制度,有熊氏後人考核治水門檻之一。

    黃階~有熊氏後人,指黃帝一脈血緣“玉佩”之裔。

    鶴首~朱雀比如南方的代表,且最老級別鳥類之一。

    煙升~原始意識的遊戲由1升至13級止,指人物勝任升遷的意思,如某某一步步實現古制“縉雲官”的比如。

    三資月氏~人的資質,資歷和資格,王儲人才有資治天下的能力~寓意未來月亮神農,也就是所謂古代原始方式“造人”之來歷。

    辛未~天干之一,未來之羊牧(這裡僅限公羊血緣),寓意預想坐王位之裔,需要天道幹練之“辛苦未來”。

    ~任何詩詞歌賦等等文化知識面,都是模仿“古老文化知識點”的掩蓋手法,已經兩千多年過去了,詩詞意境別被迷惑不解下去了,實際通通都是詩人“運用”了~春秋筆法“講出來”的故事情節而已。。。

  • 10 # 詩尚凝寒

    算不上麗句,但廣為傳頌。

    因為該句中嵌入了兩個地名(武漢黃鶴樓、揚州),故此詩必為兩地人傳頌。

    唯一經典詞彙,煙花三月,本是平凡的兩個詞,煙花和三月在古詩中都很常見,合在一起也很平凡,但因為該詩出名,使煙花三月幾乎合成了一個特別的詞彙。

    最佳動詞一一下,一個下字,寫出了孤帆遠影,大江東去,前與西辭搭,後與孤帆配。

    李白文章不同於杜甫文章。杜詩千錘百煉,麗句較多;李白幾無麗句,但文章天然,妙手而得。杜詩鬼斧,李詩神工!

  • 11 # 金昭水秀

    是一些吃飽了整日沒事幹的人評出來的。第一,他們都覺得這兩句是麗句;第二,這兩句確實已存在一千多年。因此,千古麗句有此而得。

  • 12 # 傲世萬年雪

    一看背景。這是首送別詩,時間公元730年,地點在武昌,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又稱廣陵)。此時的李白剛30歲,正值壯年,而孟浩然只比李白大十多歲,在盛唐年代,兩人意氣風發,遍訪名山大川,在這春日美景之中離別,目的地江南名城揚州,李白送別的語氣中多了一絲瀟灑,少了一份哀愁!這是全文的總基調。而“煙花三月下揚州”則映襯李白此時的心情,言語輕快、詩詞壯麗。

    二看意境。首先看空間,煙花三月指李白所在地武昌,孟浩然由武昌泛舟去揚州,為什麼不用“武昌三月下揚州”,而用“煙花”代替,我認為在此句中李白暗指揚州也是煙花三月之地,引申為“兄弟去的地方是揚州,也是美景大觀之地”在此有寬慰孟浩然之意。再看用詞,“煙花”一字,微觀上看“煙”是指三月的柳絮,朦朧的人們的眼睛,“花”指春天盛開的花朵,而宏觀上泛指春日的美景。所以這句的釋義我認為有兩種說法,一是在這煙霧朦朧、繁華似錦的春日乘船去揚州。而是在這春日的美麗景色中乘船去揚州。這就是為什麼的稱為“千古麗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意境悠長、景色華美,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最後看作者,為什麼稱為“千古麗句”,因為作者是李白,這首詩被稱為“送別詩”之祖,李白將其浪漫主義手法灌注於此句之中,從空間、時間、色彩上給人以立體感,就像一副水彩畫展現在人們面前,回味悠長。所以說其他人再好也是“麗句”,而李白此句就可稱為“千古麗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偽裝者》裡,汪曼春真的喜歡過明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