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韻

    小孩感冒一般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無特效藥。自然病程5到7天。感冒期間對症治療,如退熱,多飲水,觀察小孩精神狀態。無需採用灌腸治療。寶媽們切記,小孩生病遠離灌腸和貼敷這些所謂的綠色療法。通俗地說灌腸其實灌的是抗生素,激素,退熱針等西藥大雜燴,與中藥綠療無多大關係,付作用和風險不言而喻。

  • 2 # 惠買三月天987

    我們在生病有的時候需要灌腸,灌腸法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不少家長在孩子感冒咳嗽的時候就灌腸。那麼兒童灌腸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呢?

    兒童灌腸的好處

    短時的間斷灌腸治療對全身的影響不大,不良反應少,是一種較好的通便方法,可用於急性便秘(如急性糞嵌塞)。

    有時也可採用這種方法刺激直腸,以達到重新建立直腸排便反射的作用,可用於一些便秘病人的早期治療。

    灌腸療法也是小兒便秘的基本治療方法,常用於小兒特發性便秘或先天性巨結腸通便。

    對那些經飲食療法、口服瀉藥等方法治療仍無效的嚴重便秘病人,灌腸常常是被迫採取的最後通便手段。

    兒童灌腸的壞處

    1、骨髓損害

    2004年3月9日,某村村醫給一名3歲咳嗽患兒灌腸後出現洗肉湯樣大便,經上級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原因就是村醫超劑量用藥、不規範用藥。

    2004年6月1日,河南一名2歲兒童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入院,經查是由於過去一年中反覆使用灌腸療法治療發燒,感冒,灌腸療法常用的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退熱藥氨基比林都是超量用藥,一般是3~5倍!這些藥物會造成骨髓損害!

    直腸滴入用藥量大,用藥不嚴格,到現在為止國家也沒有提倡,也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可以執行,大家都是在亂用藥物,口服的、靜脈用的,只要是藥物就都灌進去。大多數所謂的經驗方藥量都會超出口服或者靜脈用藥很多倍。

    2、吸收量少

    由於直腸黏膜皺褶少,無絨毛,液體容量小,吸收面積較小,藥物吸收比較緩慢,進入血液迴圈的藥量十分有限。

    3、感染腹瀉

    直腸滴入不是一種安全、無菌的給藥方式,腸道內含有很多細菌,有可能隨著滴入液進入腸道深處,造成汙染。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殺滅腸道內的有益菌群,造成體內菌群失調,導致繼發性感染而腹瀉等。

    透過上面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灌腸的好處與危害。直腸有其固有的生理環境,長期或多次直腸滴入給藥,會導致直腸黏膜、直腸的酸鹼度,直腸壁的分泌吸收等生理功能和生理環境發生改變,損傷腸道。所以我們要看到灌腸的好處和危害,再去覺決定自己要不要灌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寧與智者論長短,不與愚者論高低”,你同意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