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津城沐雨

    有人說,普法戰爭前,普魯士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法國,這種說法對嗎?

    我們來看看普法戰爭前夕,普魯士和法國某些方面的對比:

    第一,軍隊體制的差異

    法國軍隊體制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制(近衛軍除外),到了臨戰時才會倉促編組。

    這種軍隊體制下,是很難保障軍隊之間的協調性的,不利於協調合作作戰,容易造成戰場上的混亂。

    普軍方面,平時就設有軍的編制,在戰時,各軍統一編為若干個集團軍,軍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強。

    從這方面的軍隊體制下,普魯士的軍隊編制要優於法軍。

    第二,軍隊人數對此

    法軍軍隊,在戰時總兵力不超過57萬人,其中作戰軍隊僅33—34萬人。

    而普魯士的兵力戰時卻可以達到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也有69萬人之多。

    從雙方兵力對比上來看,普魯士軍隊幾乎是法國軍隊的2倍,尤其是作戰部隊。

    從這方面來看,雙方兵力懸殊,普魯士明顯優於法國。

    第三,軍隊指揮上的差異

    法國雖然是皇帝拿破崙三世親自率軍出擊,但是在後方的巴黎議會,卻頻繁干預前線戰時,掣肘拿破崙三世。

    在初期戰爭失利後,法皇原打算後退到縱深防禦進行補充休整,但是巴黎的政客們卻頻頻施壓,勸說拿破崙三世不要後退,最終,拿破崙三世只好選擇堅守,這是導致法軍後來在色當戰役中大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普魯士方面就不同了,總司令是威廉一世,宰相則是著名的鐵血宰相脾斯麥,軍隊的指揮效率高。

    軍隊指揮系統上的差距,最終導致法軍的慘敗。

    第四,戰爭的預測和準備

    在戰爭發動之前,法國並沒有很好的重視普魯士的崛起。

    在法國和普魯士交惡後,法國冒然對普魯士宣戰,並倉促準備戰爭,結果準備不足,軍隊還沒有完成集結。

    普魯士就不同了,普魯士總參謀長毛奇早就制定了作戰計劃,並且準確預測了法軍會率先發動進攻,並根據法國的鐵路情況計算出法軍能夠集結的軍隊資料。

    在戰爭發生後,普魯士軍隊迅速完成集結,並以優勢兵力打敗法軍。

    結語

    從以上四點來看,光軍事方面,普魯士就有很多方面超越法國,題主的說法是對的。

    你們覺得呢?

  • 2 # 楓丹白露211735932

    普法戰爭,即普魯士與法國之間爆發的戰爭,發生於1870年7月至1871年1月。

    戰爭目的: 普魯士完成北徳意志聯邦後,仍有南部巴伐利亞等四個邦處於聯邦之外,其原因是法國從中阻撓,為消除這個大障礙,普首相俾斯麥決定向法國開戰。

    交戰前,普軍以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在萊茵河中游一線集結三個軍團,約47萬人。

    法軍以拿破崙三世為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在法德邊境一線組成萊茵軍團,共八個軍,約22萬人。

    僅從兵力對比上講,普軍比法軍多一信,佔絕對優勢。此役普魯士雖全勝,但卻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 3 # 小也會飛

    法國剛聯合英國打贏克里米亞戰爭,總體實力較強,普魯士“治軍”優勢明顯。普魯士抓住時機果斷開戰,法軍戰備不足兵力分散。最主要的還是拿破崙三世被俘直接投降。

  • 4 # 成都地產柏原崇

    但,對抗法國時,已經不只是普魯士這一個國家了。我們來看普奧戰爭結束後,發生了什麼。

    1866年8月,美茵河以北的21個邦和3個自由市共同締結了一項同盟條約。隨後於1867年正式組建了北德意志聯邦。根據憲法,聯邦在形式上保持獨立,普魯士國王是聯邦主席,俾斯麥是聯邦總理大臣,和後來1871那套憲法一樣,俾斯麥只對主席負責,不對議會負責,1867年同時還和南德諸邦之間通過了共同的灌水措施和貿易措施,可以說,一個經濟上統一的德意志已然出現,而這就是政治上統一的德意志的雛形。

    看完了這點,就能明白,法國對抗的不只是一個普魯士,他的對面幾乎是整個德意志。而在德意志面前,法國的確沒有像拿破崙三世所說那樣“這次戰爭只是到柏林軍事散步”的實力。

    而這些差距在某些領域表現的更加明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國戰爭準備的更加充足,它的煤產量是法國的 2.5倍,消耗的現代能源也比法國多50%。

    由於民族工業和軍事的高度重合,總參謀部的謀略規劃,德意志軍事動員的效率也遠遠高於法國。

    因此當時的法國輕敵之下,被迅速擊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不想上班但是又苦於生計時,你是怎麼自我安撫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