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三論劍

    前朝史後事修,雖然主流大清大家也都承認了,但有些人總是覺的不是漢族統治,對此有些爭議,修史就是定史,把前面那個朝代給定義了,而現在人們對於忠君有些不同看法。古代王朝都會找出前朝那些忠義之人,大加讚賞。起到榜樣作用,儘管自己把人家江山給搶了,但是修史路線是明確的,不像現在……

  • 2 # 愛看愛思考

    清史直到今天還在修篆之中。而民國時期由滿清朝廷遺老趙爾巽編撰的《清史稿》?由於趙爾巽本人就曾經是東北三省總督,而充斥著對於滿清朝廷的阿諛奉承之詞。故而並沒有獲得民國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出版發行,這套“清史”所以只能稱之為《清史稿》。據悉現在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組織有關專家教授涵蓋了海峽兩岸港澳臺等等有關人員,馬上就快修定編撰完成了憑《清史》。這《清史》?圖文並茂內容十分豐富,最大限度保留下來歷史真實的原貌。

  • 3 # 文城觀點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當時主編者也是謙虛稱是尚未定的史書,但《清史稿》並不失為有價值的史書。

    《清史稿》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主要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被稱為“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清史稿》編修工作歷時十四年,自1914年設立清史館起至1927年,柯劭忞等一百多人參與編修,主編是趙爾巽。1927年,趙爾巽見全稿已初步成形,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決定先刊印出版,原因之一是擔心時局多變,怕編輯成的稿件遇到意外狀況;而是考慮到他年紀大了,遂決定以《清史稿》之名將各卷刊印出版,表示該書稿為“未定本”。

    趙爾巽在《發刊綴言》中指出,本書是“作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並非視為成書“。當然,《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且是按本紀、志、表、列,且以紀傳為中心編寫的史書,應該說,《清史稿》對於瞭解清代歷史,認識傳統史書的編寫方法等,還是很有價值的,《清史稿》基本算是“成書”的,稱為“稿”有當時的具體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希特勒啟用了一批年輕將領,同時也打壓了一批老將,他到底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