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花電影世界

    前幾天又重溫了一遍,全片能夠在商業性非常強之餘做足人性挖掘與探討,在封閉的列車上發生襲擊更讓恐怖感倍增。

    孔侑飾演的男主本來冷漠自私,卻逐漸意識到自己曾參與犯下大錯,在生死邊緣做出與平時不同的選擇;馬東錫真·硬漢,看過他太多飾演集勇猛與溫情於一身的角色了,真的沒話說;最心痛的是那對沒能逃過災難的年輕人,棒球少年隊真的慘,看到一車廂隊友都變成了嗜血怪物,心情可想而知……

    關於災難降臨時的人性百態,《釜山行》交出了相當不錯的答卷:看起來像流浪漢的人關鍵時刻會救陌生女孩的性命,衣冠楚楚的大叔卻為了活命不惜害死其他人,老阿姨姐妹也令人唏噓,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哪怕是弱小的力量,他們都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尾聲處,懷孕的女人和小孩面對最後一道關卡,此處的驚悚感真的比之前滿滿一列車的殭屍更甚,但,電影總要有一個相對光明的結局,若真在現實中發生,恐怕極有可能是一個更可怕的結局吧。

  • 2 # 花神影視大全

    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死亡面前抱緊你,即便下一秒你會屍變,即便下一秒你會咬向我的脖子,即便下一秒,我們都會變成喪屍失去意識...... 

    那又如何?我只要這一秒,你在我的懷裡,我從未如此接近的看過你的臉,我從未發現我竟然如此愛你......這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瞬間。

    雖然我知道,也很反感所有災難片關於“每一條人命都珍貴”還是“保大部分人命要緊”這個永遠都繞不開的命題,但《釜山行》做得最好的一點,恰恰是對這個命題做了擲地有聲回答:

    因為我們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是人性將我們與其他物種區分開來,所以,即便在生死存亡面前,我也要誓死捍衛我身而為人的尊嚴。

    所以我想,即便是面對死亡,他們也一定是驕傲而幸福的。因為他們沒有讓人性泯滅,是他們讓人性綻放出了無比耀眼的光芒。

    從開頭那隻被撞傷的鹿屍變開始,氣氛就被渲染的陰森恐怖。到後來帶病毒的女子意外闖上車,開始了這場驚險刺激的“喪屍大戰”。接著是一個又一個的乘客被感染,然後瞬間屍變 (《釜山行》裡的喪屍絕對是我見過屍變最快、跑的也最快的了)。你會看到喪屍數量激增之後,一堆一堆的喪屍,前赴後繼、山呼海嘯的衝過來!

    我至今腦海裡仍在回放最後車站大逃亡的場景,導演給了一個俯拍鏡頭,喪屍從四面八方衝出來,張牙舞爪的狂奔向火車,然後慢慢追上,接著趴上去了一個又一個,到最後,我們看到了火車拖著幾百只喪屍狂奔的奇觀......

    真的是蠻震撼的......你說只有6000萬投資,為什麼特效做的這麼逼真?

    最後最最關鍵的,還是要屬影片的內涵了。

    雖然我很想吐槽裡面一個個臉譜化的人物設定,好人壞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但好在影片的形象塑造沒有停留在表面,每個所謂臉譜化的人物,都是通過一件件事來把形象給慢慢充實起來的。

    比如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壯漢大叔,你從一開始就能看得出他會是那個拯救所有人英雄。之後的劇情也和你猜的一樣,他總是那個最勇敢無畏的人,面對喪屍他衝在最前面,集體逃亡他殿在最後面。等到最後他被意外咬傷,依然以一人之力死死地頂住那扇門的時候,他的人物形象被展現到了極致。

    即便你猜得到他會是這樣的角色,但當他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在你“意料之中”的事的時候,你還是會為之動容,甚至落淚。

    這就是人性的閃光。

    還有最大的反面人物金常務。他的角色從影片開始就被清晰的定為壞人,你甚至能猜到他會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事:比如把所有人擋在門外,比如為了逃跑把列車長推向喪屍群。但你看到這樣的劇情發生的時候,還是會狠的咬牙切齒。

    因為這就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還有男主角,還有女學生,還有那兩位老姐妹,甚至是小女孩、列車員.....

    整部電影裡,導演沒有任何想要隱藏的意思,一個個符號化的人物形象和標誌性的劇情衝突,直接諷刺的就是現實中相對應的人,一點也不拐彎抹角。

    愛情、親情、甚至是陌生人之間的相互支援與犧牲,這些都是他讚頌的人性的偉大;

    猜疑、自私、膽小、為了生存不惜將別人推向深淵,這些都是他唾棄的人性的醜惡。

  • 3 # 愛視訊愛閱讀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執導的災難片。

    影片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傾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

    在我看來,喪屍電影給觀眾帶來的:一是電影畫面帶來的刺激;二是極端環境下人性的表現。之於前者,《釜山行》基本做到型別片合格線以上,之於後者,恰恰又是進入了南韓電影最擅長的領域—人性的思考。

    在極端環境下探討人性,歷來是電影的最愛,比如日本電影《大逃殺》等。而廣義上的“災難”,成為建立極端環境的最好選擇。喪屍類作品(不僅包括電影),歷來不乏對人性的探討,比如《行屍走肉》,更多筆墨早已轉移到人性的掙扎;遊戲《美國末日》(The Last of US),更是將末日人性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但就南韓電影來說,與歐美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有亞洲文化特有的內斂,更喜歡用含蓄的方式表達,具體來說就是擅長用人性來代替個人。

    電影立意的成功,不是人性的“政治正確”,而是故事中人物表現出來人性的成功。《釜山行》中,沒有特別突出“英雄”,但是卻用將人性通過故事刻畫了一個個“電影英雄”。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的一面和“鬼”的一面,並通過一個並不複雜故事的講述,打造出來“人物弧光”。每一個人物都通過故事有自己的轉變,從而在故事上做到前後呼應,讓人物形象也更加飽滿。在用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時,再用人物的表現去反應人性,特別是極端環境下人性的暴露、散發和轉換。與其說《釜山行》是在塑造人物,倒不如說是講述人性。

    《釜山行》,讓我看到了南韓電影人的努力和進步,南韓電影工業體系的日益完善,對於這樣一部平時看來並不“新鮮”的型別片,卻著實讓我對南韓電影產生由衷的讚歎。

    最後,我也希望有一天在電影院,能看到中國自己的喪屍電影。

  • 4 # 杲杲影音

    《釜山行》的熱門,不是南韓本土或在香港臺灣熱映的一時現象,也不只是一部電影和一個導演的成功那麼簡單。在影片背後,你會看到南韓導演對人性的考量,有善良的一方,也有惡意的一方。有完全國際化的運作,也有辛辣入喉的黑色諷刺。電影的高度工業化並不排斥獨立電影的新鮮血液,也能讓偶像明星改頭換面。面對一部看起來只是為了刺激腎上腺激素分泌的喪屍型別片,你會發現,拍電影確實不只有一種可能。《釜山行》就是一個典型的殭屍片,和我們看過的所有殭屍電影擁有完全一樣的套路,有封閉空間,有感染有逃命,有對抗有小聰明,有煽情有生死,這裡有的《行屍走肉》呀《殭屍肖恩》啊它們都有過。但是《釜山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屬於亞洲的殭屍片,它充滿了身為亞洲人會各種共鳴而歐美人絕對想不到用的元素與梗:亞洲社會獨一份兒的倫理道德、人情世故、因果報應……全都被調進了故事裡。看一個殭屍片到最後不止被圓滿地嚇了一圈,還感動得五體投地,哭得稀里嘩啦。我好幾次以為自己扛過了哭點,沒想到最後還是敗給了一段父女的對話。眼淚止也止不住。這個片子在你以為充滿希望的時候突然就絕望了,又在你終於絕望以後留了一點希望。劇本是工工整整的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模式,第幾分鐘出現幾個事件幾個轉折幾個主要角色幾對人物關係----全部是教科書的模版,以最快速度發展故事,讓每一分鐘的情節都飽滿生動,絲毫不用一點閒話家常來浪費鏡頭時間。知道如何利用一個滿是缺點的主角的成長與改變讓觀眾代入角色,知道怎麼運用人氣角色的命運來影響觀眾情緒,知道留一個情節上的“關鍵道具”(兒歌)並在正確的位置使用了三次……兩個小時裡十幾個人物全部立住了,觀眾能清晰地分辨他們記住他們並對他們擁有不同的解讀----就人設這一點,多成功啊。從好萊塢學到的,已經完全變成自己的了。

  • 5 # 時鐘電影

    《釜山行》這部電影出自南韓導演延尚昊之手,故事的背景是在南韓釜山,當時的南韓各地爆發暴動,政府一再隱瞞,僅僅說是恐怖襲擊,然而慢慢的也被人們發現了人群中出現了一些喪屍,儘管行動上比較緩慢一些,但是被咬到了就會被感染。這天早上,男主的女兒因為受不了父親工作第一的態度,打算去釜山找母親,男主無奈只有送女兒到釜山。在列車關門的瞬間,上來了一位病毒攜帶者,她上車後不久就暈倒了,而後撕咬了乘務員,開始了感染的傳播。在列車上,所有人用盡渾身解數去自保,正是這段在列車上的劇情使得釜山行火了起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段時間充分的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和險惡。下面我想對裡面的一些人物做一些個人簡析。

    先說說男主,他是一個金融機構的經理,因為太注重工作甚至於快失去老婆和女兒。他有著商人慣有的算計和自私,發現車上有喪屍後他教育女兒,在那種時候,人人都處在危險中,不要去管其他人如何,顧好自己就好。這種想法在現實中也很正常,新聞上關於這種“觀眾”的報道永遠不是少數。但是為了自己的女兒,為了感謝那些幫助他的人,他也開始無私的去救人,到最後和剩下的人患難與共,可謂是一個巨大的由冷漠到好的轉變,這種心態上的變化,也是整部電影的一個大看點。

    電影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單純到讓人憐惜的姑娘,純潔,毫無雜質,都是對於她的真實寫照。在她的眼裡,在他人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應該去幫助,對於車上的其他乘客永遠是那麼的友好。

    劇裡的歡喜夫婦,可謂是從頭到尾的大公無私。從發現喪屍開始到最後犧牲,他們奮力戰鬥,為了大家,丈夫選擇了自我犧牲,這樣的男人是真的可以依靠的。在劇情中,他們對於小女孩十分的關心,大概他們自己即將為人父母,對於孩子的那種感情是偉大的,所以一直在途中幫助小女孩,真的是讓人動容。

    說了這麼多正面人物,再談談一些說不清立場的人物吧。電影裡有著一個老奶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起初她是一個對所有事情都不上心的人,哪怕是對自己的生命。因為她的姐姐已經被拋棄了,所以起初她對於一切都漠不關心,然後發現自己的姐姐還活著,但是掙扎了一番後她的姐姐還是沒有救出來。那時候她的心裡就發生了變化,感覺是因為周圍的乘客的自私心理導致了她姐姐的死,於是開始了她的報復,打開了關住喪屍的門,打算與車上所有人同歸於盡。這種人在現實裡是很可憐的,看著自己摯愛之人在眼前死去,卻沒有任何辦法去挽救,那種心情是難以訴說的,所以說這種人到底是好是壞也難以有個標準去判斷。

    還有一個流浪漢,為了生存去附和別人低三下四,沒有任何自己的主觀見解,像個傀儡一樣活在世上,沒有目標的活著,在電影裡屬於一直拖累乘客的型別,不過在看到大家的不懈努力之後,觸動了他的內心,他也選擇改變自己,最終為了他人犧牲了自己。從一個懦弱無所為的人到一個勇敢,敢於面對危險不怕犧牲的人,我感覺這也是一個大的轉變。

  • 6 # 小物拍攝

    首先必須表示,這部電影人設做的太成功了,短短几個鏡頭,幾句臺詞,十幾個人物關係、性格,都生動飽滿,一一對立起來。

    男主是一位單親爸爸,做證券的,這類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理性,理性到冷漠的程度。從最初的危機爆發,到最開始的第一部逃生,這位單親爸爸的所作所為無一不自私的令人齒冷。但是同時,他對自己孩子表現出來的愛又是與他行為恰恰相反的,充滿了溫暖和愛,並且奮不顧身。裡面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一個大叔,可以說他是個非常有力的劇情推動器,也是男主改變最重要的原因。這位大叔是一個和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截然不同的人,他熱心,正直,雖然長著粗獷的外表,內心卻相當柔軟。在最初大叔和男主相遇的時候,男主為了自身的安危而關上了門,門外是大叔和大樹的老婆,以及一群喪屍。大叔得救之後對男主相當不屑,但是卻很喜歡男主的女兒。在火車站喪屍大爆發的時候,所有人只顧著逃跑,大叔和老婆卻衝過來救了他的女兒,並且不計前嫌的救了男主。這是男主改變的重要原因。

    裡面還有個幾乎貫穿全程的核心人物,一位成功人士,一位壞大叔。這位大叔和之前那位完全相反,簡直正好湊成一對反義詞。這位壞大叔自私到了極點,為了自己整死了好幾個人,但是當看到最後他神志不清的反覆說:“我很害怕!我的媽媽還在家裡等我!我家的地址是……”心裡對他的厭惡驀然就少了許多,只是無端的想嘆息。

    然後是打棒球的少年和拉拉隊的少女,這個少年有些靦腆,心軟。算是中規中矩的角色。

    一對以姐妹相稱相識多年的老友——其中一個光鮮亮麗,一個土裡土氣,而土裡土氣的那個,也反應了現實生活的縮影,她為了自己的孩子勞碌了一輩子。甚至現在還在勞碌。

    開火車的司機,他代表的是一種責任,即使世界的秩序幾乎崩壞了,他也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沒有拋下自己的乘客。乘務員——從最初的責任感,到後來失去主見變得冷漠,這也是電影裡表現出來的更深一層的東西。

    當所有人因為恐懼而幾乎失去思考能力的時候,當他們自私的不顧他人的時候,他們讓我覺得人比怪物更可怕。亞洲的電影有歐美電影裡沒有的東西,類似輪迴,人們為了自己趕走了男主一行人,卻因為其中一個老人家精神失常打開了門,最終還是死在了喪屍手裡。但是,這反應的不正是人性?存在於每個人心底裡可能最醜惡也最美好的東西。好大叔改變了男主,他可能忙於工作對自己的孩子不夠關心,但是他絕對是一個好爸爸,一個好人。

    這部電影說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在其中,它反應的是社會的一種現象,是人性的縮影。在中國的大部分電影還只停留在為了恐怖而恐怖的時候,南韓的電影已經超越了中國很多年。

    最後的結尾裡,女兒哽咽的大聲唱著歌,片頭提過一次的那首想唱給爸爸聽的歌,彷彿一開始就說明了結局:“黑色的雲遮住了天空,離別的日子已來臨,約定再相逢,互相道別後,離別……”

    在男主微笑著、心滿意足跌落下去的那一刻,我只能想到一句話——你是我生命裡的光。

    你是爸爸,生命裡的光芒。

  • 7 # 在奮鬥路上小青年

    這部電影在放映的時候就已經在中韓兩國火遍了。也再度掀起了一陣喪屍熱。本片講的是宇(孔劉飾)一直工作繁忙 ,疏於與女兒秀安相處。 當秀安(金秀安飾)決定要獨自乘坐KTX列車到釜山看望媽媽,石宇唯有被迫陪伴她展開旅程。當列車開行後,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車廂裡的人為了逃命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從故事題材來看,喪屍爆發,一個並不新穎的題材,前前後後已經有了無數個喪屍片了,包括還有這歐美的生化危機這一大片,《釜山行》卻能夠脫穎而出,不得不承認它的獨特之處。在現在是一個眾口難調的社會,不管拍什麼樣的電影總會不合一些人的胃口,而釜山行似乎儘可能的拍了一部滿足絕大部分的人的口味,喪屍背景下的重口味,帶點驚悚恐怖的氛圍,揭露人性,中間不時的插著感人的畫面,結尾男主的回憶又怕的格外溫馨,賺了觀眾一部分眼淚。

    看了影片的人,有不少說逃過了四節車廂卻沒逃過一節人性。沒錯,如果車廂裡的人開門了,胖大叔也就不會死,也更不會有後來的老奶奶放喪屍進來。影片中無一不在揭示著人性的黑暗,當我們看到那一節車廂裡的人被喪屍撕咬的時候,影片營造了一種可憐卻又解氣的氛圍。

    可是,仔細看看,影片似乎將主角的光環放大了,大到你忽略了他們的人性,你看到的,是他們無畏的救人。車廂裡沒有人開門,這似乎是一種群眾效應,大家都沒說開所以我也不說話,裡面參雜著不少“無辜”的人——不發表意見的人,他們只是不出頭而內心並不一定有多自私黑暗,老奶奶將喪屍放進來,導致那麼多人被咬,這一行為是否也是自私的表現。因為我的姐妹被咬了,你們沒開門,你們一群人渣就去死吧。這一邏輯似乎太不合理,也並不多偉大多麼大快人心,如果按照這種邏輯,那麼第一個被感染的人應該吧把男主咬死,因為是你的公司導致的這場病毒,而且你發現問題的時候不作為。而影片不僅沒有讓男主受到什麼懲罰,就連最後變成喪屍也被渲染成了無畏犧牲的英雄主義色彩。

    這種情感是主角的代入化,因為要凸現主角們高大上的精神而弱化了本來的該有的色彩,這似乎也是影片一個失誤,人無完人,影片這樣安排,將人物形象單一化了,並不飽滿。相比較之下,那位老奶奶就更有血有肉,雖不是多麼完美的角色,卻能夠讓人看了喜歡。

    都說《釜山行》是講人性,但是到底講的是什麼人性?以壞叔叔為代表的那一波人自私,黑暗,醜陋?那麼主角光環這邊的老弱病殘孕,甚至突如其來的流浪漢,上中下階層的人集合在一起的團體代表著啥?代表災難之中各個階層從人心分散到齊心合力的正能量?那麼那一群“壞人”呢?代表著什麼階層,從人物設定來說似乎解釋不了為什麼,我不懂導演為什麼要將幾類人群湊在一起,然後一個一個犧牲。最高階層的男主是這個全城喪屍病毒爆發的主始人為啥可以解救一群“善良正義”的人,在最後壯烈犧牲自己跳下火車,然後給人一種英雄的感覺?打你一拳然後給你一塊糖,將你治好,你就是個好人了?

    難道是導演刻意的用意?一種諷刺?如果是這樣,那這部影片簡直就是一部不可超越的電影了,將觀眾帶入溝裡,崇拜並把災難源頭的人當成英雄。不少人把這部喪屍片和好萊塢的大片比較,我覺得不如好萊塢影片的最大問題就在此,好萊塢不會將製造災難的人變成英雄,他可以最後後悔,並悔過,救助並幫助主角拯救災難,給人一種,他悔過自新了,我們可以原諒他,但是絕不會給觀眾營造一種他是英雄的情感。而男主就算突然善心大發變成救世主之一了,他也並沒有解救這個淪陷的城市啊,他的初衷難道不是救自己的女兒才有的這些行為嗎?而且最終他也並沒有多偉大,他只是救了他的女兒順帶救了孕婦,不管怎麼說,我都覺得不應該把男主歸位“好人” 一類。《釜山行》這樣拍是不是一種你做錯事了沒關係,只要你後來做好事了,哪怕它不管有沒有多好多偉大,你都可以被人當英雄。

  • 8 # 啊柒睇片

    釜山行這部電影講的是宇一直忙於工作 ,缺少與女兒秀安相處。 當秀安生日決定要獨自乘坐列車到釜山看望媽媽,石宇唯有被迫陪她一起去。登上列車之後,由一位被喪屍咬傷感染病毒的少女變異開始,喪屍病毒不斷擴散,整輛列車陷入災難。車廂裡的人為了逃命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在現在是一個眾口難調的社會,不管什麼樣的電影總會不合一些人的胃口,釜山行儘可能的拍了一部滿足絕大部分人的口味,喪屍背景下,帶點驚悚恐怖的氛圍,揭露人性,劇中不時的插著感人的畫面,結尾男主初為人父的回憶格外溫馨,賺了觀眾一大波眼淚。

    有不少人說逃過了四節車廂卻沒逃過一節人性。沒錯,如果車廂裡的人開門了,胖大叔也就不會死,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老奶奶放喪屍進來。影片中無處不在揭示著人性的黑暗,當我們看到那一節車廂裡的人被喪屍撕咬的時候,影片營造了一種可憐卻又解氣的氛圍。

    但是,仔細想想,影片將主角的光環放大了,大到你忽略了他們的人性,你看到的,是他們無畏的救人。車廂裡沒有人開門,這似乎是一種群眾效應,大家都沒說開門所以我也不說,裡面參雜著不少“無辜”的人以及明哲保身的人,他們只是不出頭而內心並不一定自私黑暗,老奶奶將喪屍放進來,導致那麼多人被咬,這一行為是否也是自私的表現。因為我的姐姐被咬了,你們沒開門,你們一群人渣就去死吧。這一邏輯似乎太不合理,也並不多麼大快人心,如果按照這種邏輯,男主的公司導致的這場病毒,而且男主發現問題的時候不作為。而影片最後也沒讓男主受到什麼懲罰,就連最後變成喪屍也被渲染成了無畏犧牲的英雄主義色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州雲門山票價為什麼定的這麼貴,價格與價值相符麼?